皇帝耳尖一动,懒懒托腮:“后头怎么了?” “奴才这就去问问。”怀禄小跑着前去查看,过了一会儿回转来,禀道:“回圣上话,是浣衣局的一个小宫女,不知为何在御花园光着脚跳胡旋舞,说是跳得不错,逗引得许多宫人在给她鼓掌喝彩呢。” 这才刚开春,就光着脚跳舞?也不怕把脚给冻掉咯!怀禄边回话,边掰着手指头在心里数,这个月里都第几回了?葬花的,吹笛的,做冰戏的,还真是花样百出,一帮狐媚子成天万事不想光琢磨着飞上枝头做凤凰,也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因雍盛反应淡淡,怀禄堆笑道:“青天/白日的扰了圣上清净,实在该死,奴才这就遣人将她打发了。” 说着转身,没成想圣上开了金口:“不必,你去将她带来,朕瞧瞧。” 怀禄心里咯噔一下,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领命下去。 雍盛拨了拨脚边鱼竿,饮了口小龙团,怀禄就领了人来。 随侍的太监们偷眼一看,眸子皆是一亮,心道好一个俏生姑娘! 只见来人着一身柳色大袖衣,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绛,两鬓边贴了月牙状的白色珠钿,熠熠生辉,衬得莹莹一张素净的脸儿宛如秋月。 宫女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磕了头,壮着胆子抬眼,这一下不知为何定住了,直勾勾地盯着皇帝看。 怀禄冷声喝道:“大胆!不说方才冲撞御前,这会子竟敢直面圣颜!各宫各司耳提面命的规矩,难不成都是说笑的?浣衣局管事的尚宫在何处?还不将这王风教化外生长起来的贱婢拉下去掌嘴?” 太监特有的尖刻斥声响起来直如旱雷,宫女脸上痴痴的神态登时吓得一收,白净面皮涨得通红,扑通跪下,抖如筛糠:“奴、奴婢知错!只因奴婢活到这么大,从未见过像圣上这般神仙似的风流人物,琢磨着竟像是在哪幅画里见过的,一时忘形就,就……奴婢罪该万死,圣上饶命,圣上饶命!” 一番辩词说得磕磕绊绊,怕中带羞,众人皆以为她是太紧张了导致口不择言,不免暗中笑话她没见过世面。 雍盛撇了撇嘴角,眸底却浮出一丝兴味与嘲色。 ——装得这般怯生生的,三分像是吓破了胆,三分像是笨拙蠢钝,剩下四分着重表现少女怀春懵懂情动的痴态,演技层层递进,浑然天成,该说的台词不光一句没落下,口齿清晰,情感到位,不送去戏台子扮上简直浪费了好苗子。 “起来吧。”雍盛掩唇咳了一声,他确实如传说中那般清瘦羸弱,连声音也是虚浮的,“方才听人说你的胡旋舞跳得很好,跳吧。” 宫女不敢,故作推脱:“雕虫小技,恐辱圣目。” 雍盛:“哦,不跳啊?那朕走啦。” 宫女登时急了,连声道:“想的想的,能在御前一舞是奴婢万世修来的福分,圣上留步,奴婢献丑便是!” 说着,足尖一点,披帛飞扬,刚要起跳,雍盛疯狂拉进度,鼓掌道了一声:“好!” 那宫女被他唬得一跳,一个踉跄,崴了脚,怔怔地瘫在地上看他。 雍盛连忙起身将她扶起,一副眉疏目朗春风化雨的模样,闭着眼睛瞎他妈夸:“此舞只应天下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好仙子,敢问你芳龄几何?” 怀禄侍立一旁,抬首望天。 得,又犯病了。 “十,十五。”仙子紧张得都口吃了。 雍盛含笑颔首,转身摘了朵最艳的山茶,亲亲热热地簪在她鬓边,另又赏了些罗绢首饰,和颜悦色地执着仙子的手问了几句闲话,便将人带回了晏清宫,收作贴身侍女,赐名宝珠。 晚间梳洗时,怀禄咕咕哝哝:“圣上,这已是这个月里收的第三个啦,再往前倒俩月,还有什么宝雁,宝婵,宝铃,宝瓶,各色的宝贝儿都有,这要是被慈宁宫那位知道了,小的少不得又吃一顿挂落呢。” 作为晏清宫的总领太监,怀禄日日被群宝磨得头痛欲裂,心里直犯嘀咕,要说万岁爷这是到了知情懂趣的年纪想尝尝女人的味道吧,这些时日过去了,也没见他碰过这些女子哪怕一下,不宣侍寝,成日里却好吃好喝地当宫里正经娘子般供着,也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怎么,你也想要朕赐名?”雍盛挑眉,灵机一动,“也好,今日起你就叫宝宝吧。”
第4章 因为怀禄的抵死不从,他与宝宝这个美好的名字失之交臂。 雍盛对此深感惋惜,扭头就把名字赐给了廊下那只聒噪的凤头鹦鹉。 那鹦鹉极通人性,调逗了没两日,就成日价扯着嗓子学嘴学舌:“怀禄快来拜见你宝小爷,宝小爷饿了,宝小爷要出恭……” 怀禄忍气吞声,没一天不想把这泼皮鸟开水烫了拔毛炖汤。 这日,雍盛照旧拖着病体撵猫逗鸟,携狗逐兔,正在兴头上,慈宁宫传来口谕,要皇帝即刻前往。 传信的人是太后身边的大宦官福安,雍盛不敢耽搁,匆匆用了点酥饼,就在怀禄的搀扶下上了步辇。 等他赶到时,偏殿里几位大臣正在陪着太后议事。 太后的身影隐在折射着日光的珠帘后,虽瞧不真切,却不损威仪。 “皇帝来了?”太后打断一名老臣引经据典气势汹汹的进谏,挥手道,“坐。” 雍盛环视一圈,在上首坐下,刚坐下,气儿还没喘匀,就咳了个惊天动地。一帮内侍着急忙慌地围上来,又是端茶送水又是抚背揾汗,好一通忙活,咳喘声才稍缓。 几个大臣在一旁瞧得那叫个面如土色。 平时只听说圣上龙体违和,万万没想到竟严重到这等地步! 雍盛手脚发软地瘫在椅上,两边颧骨上泛着病态的潮红,他就着怀禄的手,颤巍巍啜了热茶漱口,再用帕子压了压毫无血色的唇,艰难开口:“不知娘娘……咳咳……母后唤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听说近日晏清宫添了不少闲人。”太后语气平淡,谈不上有什么温度,更谈不上什么喜恶爱憎。说完顿住,似有敲打之意。 雍盛心中一凛,以为太后是要当着大臣的面直斥他荒耽于色,略微坐直了身,紧接着心中又是一喜,想着机不可失,正欲多说两句废话来巩固一下自己荒淫昏庸的形象。 不料太后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点到即止另起话头:“陛下自登基以来,身子向来欠佳,如今也到了议婚的年纪,天子大婚,乃朝中盛事,宜早不宜迟。哀家与几位肱股老臣商议了整整三日,眼下替陛下择定了谢府贵女承兆内闱,母仪天下,为我大雍开枝散叶,延诞皇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来了。 雍盛不动声色,默默饮茶,胸中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他在这深宫中足足等了六年,总算等到了这位传说中的“谢府贵女”,也就是他穿进来的这本书的大女主。 当年他不过是随手翻了翻妹妹书架上的一本小说,囫囵吞枣地看了个大概,到如今,恍如隔世。 这些年来,他拼命搜集信息,尝试完善所有剧情,打通逻辑链,但偌大的拼图上似乎总是少了那么一块。而这块残缺的逻辑碎片,就在谢氏身上。 在原剧情里,天子大婚后就成了皇后的代言人,皇后躲在皇帝的光环下逐渐操控整个局势。一开始,她在皇帝跟前虚与委蛇巧言承欢,皇帝爱她,宠她,信任她,但当他有朝一日失去了利用价值,她就一杯鸩酒送他归西,从此垂拱称制,牝鸡司晨。 毫无疑问,这是当代厚黑学的典型产物,雍盛自愧不如。 但在她身上,却也有着雍盛怎么也无法理解的矛盾冲突。 她不属于眼下朝中三方势力中的任何一支,明明是谢家人,却不代表谢氏利益,明明安心当个权焰熏天的皇后就好,却非要弑父弑君颠倒乾坤,将整个大雍朝搞得鸡飞狗跳,这究竟是出于什么样儿的变态心理? 既然是变态,自然是琢磨不透的。 雍盛决定暂时不费那个神,轻轻往外吁了一口气,笑道:“母后经纬四方,明德惟馨,虚怀若谷,独具慧眼……” 一大串恭维溢美之词滔滔不绝,足扯了三分钟有余,太后动了动身子,珠帘发出不耐烦的碰撞声,他立马躬身紧缀道:“儿臣自是一切听从母后的安排。” 太后用鼻音嗯了一声,称乏。 雍盛也不理会几位老臣投来的意味不明的眼神,从容告退。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那些老臣有的在嘲讽皇帝的软弱奉承,有的惊讶于皇帝的顺从,有的是在恨铁不成钢,有的则在重新掂量利害关系,计较着该把脑袋别在哪根裤腰带上。 横竖各人在打各人的算盘。 雍盛在心里冷笑,他很清楚,凭他现在的实力,这桩婚事,他无论如何也推不掉,哪怕这个新娘子据说貌丑寡言,还很不受家族待见。 因为这狗屁大雍朝有个不成文的铁律——得谢家女者得天下。 所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谢后,自大雍开朝以来,谢氏一族已数不清出了几任皇后。 当今太后亦姓谢,百姓曾经都管她叫小谢后,因为她是作为武帝续弦入主中宫的,头先早逝的那位大谢后,就是她的亲姊,姊妹二人同是谢衡的胞妹。 而即将被册封为现任皇后的谢氏贵女,就是谢衡的次女,太后的亲侄女,小名折衣。 谢衡是谁? 说出来整个大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今国舅爷,枢密使,兼辅政大臣,天下兵马大元帅,有勤王救驾的不世之功!这些头衔摞起来,像是不要钱搞批发,随便拉一个出来,就够说书人唾沫横飞讲上三天三夜。 谁听了不说一句,祖坟上青烟缭绕半永久? 至于谢折衣,是不是貌丑,雍盛不知道,因为书里压根没正面描写过她长什么样,只说她身量颀长堪比当代T台名模。 是不是寡言?雍盛也不清楚,但上位者想必都人狠话不多。 至于是不是不受家族待见? 这一点雍盛可以很肯定地说—— 是的,没错! 在谢折衣被天家册封之前,很多人压根都不知道谢家还有这么一个闺女,她的长姐,也就是如今的恭王妃谢锦云,那可比她有名气多了,人长得好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舆论工作做得也好,老百姓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妥妥儿的业内名媛。 那女主谢折衣呢? 京中耳目众多消息灵通的达官显贵倒是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但多数人也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上,没见过,少数人恍惚中会有点印象,是不是那个但凡出席宴会就总是戴着幂篱的姑娘? 这得丑成什么样儿啊,这么怕见人? 于是,当今圣上要娶个丑妇为后的流言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礼部的圣旨也像长了脚,很快就送达谢府。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