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纲知道遇到高人了,就热情款待,拿出野味来让道人吃个痛快。等道人吃得开心了,王纲凑过来,请教道长驻颜之术。 道长说:驻颜之术,小Case(事)了,不过有句老话说,察知渊鱼者,不祥,人知道得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真想学我这一手技术的话,那么我可要告诉你,你以后必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王纲吓呆了,问:那我要付出的代价,究竟如何个惨痛法? 老道说:这惨痛的代价就是,等你七十岁的时候,你会死在这门技术上。 七十岁才死?当时王纲差点儿没大笑起来,有没有搞错?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在这乱世竟然能活到七十岁,这已经堪称奇迹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于是王纲恳求道长赐教。 吃人的嘴短,道长在王纲家里吃得肚皮肥圆,不好意思不教,于是就传授了王纲筮法,实际上是一种占卜之术。教会了王纲之后,道长现场给王纲占筮,得出结论说:你啊,你的后人会有一个了不得的厉害人物出现,但是你七十岁的那一年真的会有麻烦的。要不然这样好了,你干脆收拾收拾东西,打个小包袱卷,做我的道童,跟我一块儿云游去好了,说不定能够逃过这一劫。 王纲很是为难:父母在,不远游,我母亲还在山上住着,如果我走了,谁给老人家打水做饭啊。 道长哈哈大笑:所以说,你俗缘未了,就等着七十岁的时候倒霉吧。 言讫,道长扬长而去。而王纲却继续居住在山里,并等来了灰头土脸的刘伯温。 王纲把刘伯温带到家里,请他喝茶,说:小基子啊,你把海盗方国珍搞得灰头土脸,这事说起来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你和方国珍斗的是兵法,比的是技术,他和你玩的却是心眼儿。就短时间内,玩儿心眼儿的肯定比搞技术的吃香,但从一个长时间段来看,玩儿心眼儿的却比不过搞技术的。 刘伯温道:话虽是这么说,可输的还是我啊。 王纲哈哈大笑:没关系,小基子,你听我的没错。尽管斗心眼儿你输给了方国珍,但你的本事,别人也全都看到了,很快就会有识货的人来找你。但有句话我事先要告诉你,像方国珍那种玩儿心眼儿的人,只有碰到比他更会玩儿心眼儿的,才能赢得了他。可是比方国珍更会玩儿心眼儿的人,那又是何等可怕的人物?你将来要跟的老板,就是这么一个可怕的人物,只有跟着最可怕的人,你才有得混。但既然对方可怕,少不了也要玩儿玩儿你。唉,人生在世,不过是被别人玩弄,捎带也玩儿玩儿别人,人生的痛苦与郁闷,都是大家相互玩儿出来的…… 刘伯温听得心悸,就道:要不然我也躲在山中,跟你一块儿避世好了,也免得被人玩弄。 王纲:晚了,太晚了,跟你说吧小基子,要玩儿你的厉害人物已经来了,怪只怪你非要招惹方国珍,早已是名声在外了。我只跟你说一件事,再过几十年,等你玩儿出名堂来了,那时候你无论如何也不可提起我的名字,咱们压根儿就不认识,听清楚了吗? 刘伯温目瞪口呆地看着王纲:……听清楚了。
刘伯温只是个马仔
那王纲,果然是占无不验,言者必中。刘伯温刚刚回到家乡,就接到了朱元璋请他出山的邀请函。 当时刘伯温心里怦怦打鼓,这个朱元璋,听说是个下巴超级大的怪人,不知道他是不是王纲说的要玩儿我的人。管他是不是,反正我拒绝了他,不出山就是了。 刘伯温这次猜对了,朱元璋正是王纲所说前来玩弄他的人。朱元璋不仅要玩弄刘伯温,还要尽玩天下人,甭管男人女人,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都要玩儿过来。刘伯温不出山不要紧,朱元璋再写第二封信,刘伯温再拒绝,朱元璋再写第三封信。 连写了三封信之后,朱元璋觉得差不多了,就吩咐手下人:给我找一个人来,这个人呢,他要喜欢吟诗弄赋,名气不可太高,但才华必须横溢。这样的人,咱们这里有没有? 有!有人推荐了处州总管孙炎。这个孙炎就是一个喜欢哼哼唧唧、吟诗弄赋的怪人,却混迹于朱元璋这帮武夫的杀人团伙之中,武人瞧不懂孙炎的诗,文人又讨厌他和武人混在一起。所以这个孙炎,就属于那种有文才,却没有文名的怪人。 然后朱元璋吩咐孙炎:小孙啊,组织上交给你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去找刘伯温,去跟他一块儿写诗,写什么烂诗我不管,但刘伯温这个人,你得活着给我带回来,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孙炎急忙道:有,请组织上考验我好了…… 于是孙炎就去找刘伯温,见面后先吟诗,后作赋,露了一手。刘伯温则是非常惊讶:咦,你这个人诗写得蛮好啊,怎么江湖上从未听说过你?于是刘伯温欣然和孙炎泡在一起,每天你吟诗我作赋,玩儿得特别开心。 玩儿了几天,刘伯温拿出来一把宝剑,送给孙炎,说:小孙啊,你远道而来,我这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你是从军之人啊,幸好我有一柄家传宝剑,就送给你吧,说不定你能用得上。 见到宝剑,孙炎眉毛一挑,计上心来。 当天夜里,孙炎不辞而别,宝剑却没带,而是挂在刘伯温的门口,还附了一首诗。大意如下:自古宝剑赠英雄,美女到处找老公。请你三次还不来,你比诸葛还孔明。你的宝剑不敢拿,因为拿了也没用。这次登门只吟诗,下次就取你老命……原文是: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
话说开了,脸皮也撕破了,去了就活命,不出山就宰了你,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看了这封信,刘伯温当时就哭了,说:王纲这个乌鸦嘴,都让你说着了。眼下这个朱元璋,端的不好惹,要不你就得给他当马仔,要不他就把你宰……这事可如何是好呢? 与其被人宰,不如做马仔。 刘伯温一咬牙一跺脚,我认命了还不行吗,那就去吧。 于是刘伯温投奔朱元璋,从此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绞尽脑汁。朱元璋剪除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终于到了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城宣布:大明帝国,建立了! 在刘伯温等智囊的协助之下,大下巴朱元璋,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明帝国开国皇帝。 但是帝国犹在草创初期,四面八方,潜伏的阶级敌人特别多,武将们都在东征西讨,文官也得上前线搞军粮作宣传,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在举拳宣誓之后就被派到了战场之上,从此一去不回,空余马鸣风萧萧,寒沙覆红草。年幼的大明帝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到了洪武四年,人才危机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到了必须解决不可的程度。于是朱元璋升殿,发布招贤令。朝中众官,不论职务大小,每人都分配有指标,必须引荐几个德才兼备的隐士来朝中为官。尤其是刘伯温,他是大名士,结交的尽皆山野高人,推荐几个,应该不在话下。 可既然是山野高人,那肯定都是洞察了世情人心,知道权力这玩意儿是天底下最最恐怖的东西,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只为一口草料,出来挨刀的。所以刘伯温面临着完不成指标的困境。 可再难也得完成,朱元璋那厮,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让你推荐人才你不推荐,铁定有你的好看。 于是刘伯温苦苦琢磨,咋整呢?这可咋整呢……忽然之间他想起一个人来: 五泄山隐士王纲。 算计时日,自打刘伯温给朱元璋做马仔以来,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王纲如果还活着,他也是个七十岁的糟老头子。按理来说,五泄山上缺衣少食,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王纲很难活到这个岁数…… 说不定,王纲已经死了。 那就推荐他了! 刘伯温终于作出了决定。
海盗,又见海盗
饶是刘伯温千算万算,还是错失了一招。 那年逾古稀的五泄山隐士王纲,居然还活着。 活着倒还罢了,最离奇的是,王纲虽然已经七十残年,形貌却仍然没有丝毫的变化,乌黑的头发,白嫩的皮肤,明亮的眼睛,仍然是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模样。如果不是刘伯温与他有五十年的交情,绝不会相信有这怪事。 不光是刘伯温自己看得傻眼,朱元璋也不信这个小伙子七十岁了,认为是刘伯温搞怪瞎掰,也不理会,简单地和王纲聊了几句,朱元璋顿时变了脸:好你个刘伯温啊,你知道有如此大才之人,竟然不早早向朕推荐,你你你……真是太不像话了! 传旨,任命王纲为兵部侍郎。 朱元璋说:我们要实现干部的年轻化。 于是七十岁的糟“小伙”王纲,就苦着脸去兵部报到。到了地方,众官员大喜,曰:王纲,你来得真是太好了,兵部里挤满了老头,出外勤的活儿啊,总是找不出来人手。你最年轻,恰好这里有个去广东催粮的差事,就辛苦你跑一趟吧。年轻人,不要苦着脸,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老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你就别抱怨了。 王纲哭了,说:其实,我已经七十岁了,跟我比你们才是小伙子…… 兵部众官哈哈大笑:小王你少胡扯,马上去领差旅费,对了,这个兵部侍郎调整一下,你这么年轻,做什么侍郎呢?以后你就是广东参议了,主要的工作就是风里来雨里去,催催各地的粮款。年轻人,多跑跑腿儿对你有好处,增长点儿见识,对你将来的人生事业,大有好处啊。 直到这时候,王纲才明白了三十多年前,道长赵缘督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驻颜之术是好东西吗?听起来好像是好东西,可你都七十岁了,大家却硬是拿你当壮劳力使用,这驻颜之术,未免也太不人道了吧? 可是没办法,跟朱元璋这些野蛮人,是说不清楚这种道理的。于是倒霉的王纲把自己的儿子王彦达叫来,说:儿子啊,你爹我都七十岁了,可你才十六岁,不怪你爹生你生得晚,怪只怪那破道士赵缘督,他传授给你爹的道术太怪异了……没法子,这次你爹出远门,铁定是不可能活着回来了。你呢,就跟在爹的身边,等爹死了,你可记住把爹的尸首带回来啊。 小伙王彦达道:爹,看你说得这么可怜,至于吗?我还不了解你,爹你的本事超大,这点儿小差事,肯定不会难住你。 这王彦达说着了,王纲的能力,实际上比刘伯温强得多,他到了广东之后,催粮催款,顺风顺水,很快就办妥了。然后父子二人,就心情愉悦地坐在大船上,踏上了回乡之路。 大船正行之际,忽然前方水面上,出现了两个黑点。黑点霎时变大,迅速推至眼前,竟然是两艘疾如奔马的小舢板,上面各有一条壮汉操舟,见到大船,舢板上的汉子齐齐抱拳,高喊了一声:迎龙头! 王彦达没听清,急忙问父亲:爹,这两人喊的是什么?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