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霁转过头,看见自山路转弯处走来一个人。 那人脚步轻缓,看见坡上的自己先是一愣,然后停了下来。 水墨画一般浓淡相宜的脸,白到几乎有些透明的肤色更衬得目如点漆,似倒映着远山云雨,他站在那,从汪霁眼中望过去,山坡上的草木累累缀在他肩头,嫩绿的叶子被夜雨和露珠润泽,像是要流动下来滴到他身上一般,山风裹着草木泥土的香味吹过他衣角,刚刚擦过汪霁额头的那只蝴蝶正巧绕到他身边。 汪霁和符苏的第一次见面,在春天的山野,在下过雨尚有薄雾的清晨。 汪霁的样子实在是有些狼狈,脸上手上鞋子上全是泥,整个人半伏在山坡上,手里还抓着野葱。 他向下够着石头想从坡上下去,可一时着急找不到着力点,正为难时,对方走近两步,在坡下朝他伸出手。 手很凉,汪霁握上去感觉像握了一块玉,偏偏他握上后,在这块玉上留下了泥。 对方小臂用力很轻松地把汪霁从坡上搀了下来。 “谢谢,”下了坡,汪霁指指他的手,“不好意思啊,把你手弄脏了,我出门时也忘记带纸巾…” 符苏顺着他的手势看向自己的手,随意地拍了拍,不怎么在意地摇了摇头。 “那个,我叫汪霁,昨天才从外面回来,就住在你家下边那栋楼,离得很近,我昨天还在后山上看见你家了,花园收拾得真好看……” 上班多年的习惯让汪霁主动开口打破沉默,可他越说语气越迟缓,因为面前的人虽然在礼貌看着他,但又好像并没有在认真听他说话,脑子里在想别的什么,他现在有点理解汪姨昨天的意思了。 联想到汪奕扬的话,心理问题不提,汪霁觉得对方的性格大概和长相一样冷,界限感极强,也许自己突兀的的搭话已经冒犯到他。 有些尴尬地闭上嘴,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摆摆手和对方道别,面前的人却突然开了口:“符苏。” 声音似有雨滴落在山泉中。
第3章 野葱饼 汪霁家当时建房子的时候,厨房里既保留了老式的柴火灶又装了燃气灶。 他一个人吃饭懒得生火,拿了平底锅出来煎野葱饼。 平底锅里刷油,野葱糊糊团成掌心大小放进去,煎到两面金黄就出锅。 刚出锅的野葱饼外酥里嫩,咬到腊肉香肠丁更是咸香四溢。 汪霁端着盘子走出厨房,打算坐到外头院子里吃,空山新雨,他咬着饼想到刚刚碰见的符苏。 “符苏。” 对方开口后他凝神去听,可说完这两个字就没有了下文。 名字很好听,长得也很好看,性格也的确很冷淡。 本来还想问问他家的花园是找的县里哪家团队设计施工的,他也想花点钱把自家院子改造一下,多种点花草再弄个石桌方便夏天乘凉,不然这么大的院子空着太可惜。 可想到对方的性格只能作罢,还是回头让汪奕扬帮忙在县里打听打听吧。 汪奕扬和人合伙在县城里开了家酒楼,当年开业时汪霁还特意发了大红包送了花篮,他本身性格就活络,店里生意也好离不得人,昨天吃过午饭就开车回县城了,回去的时候汪霁托他办了两件事。 半上午,有车开上山,车上的人下车,推开了汪霁家的院门。 村里人不兴锁门也不兴敲门,到了谁家里直接找凳子坐下喊上一句,要是到夏天,院子里的果子都能随便摘来解渴。 所以汪霁在后山听见声音赶回来时,自家院子里已经站着两个人了。 “小哥,是你家的货吧?”年长些的男人问。 “是我家的,”汪霁说,“您二位随便坐,我去厨房倒茶。” 等他进了厨房,汪青微微压低声音和他爸说:“爸,汪爷爷家孙子说话怪好听的……像服务员。” “去你的,”汪绍军反手拍了儿子一巴掌,“人家那是念了研究生的文化人,你给我学着点。” 父子俩在院子里拌了两句嘴,汪霁端着茶出来。 汪绍军接过杯子,见汪霁脚上的靴子裹着泥,问:“小哥你忙什么呢?” 汪霁说:“没忙什么,我家后山上的野蒲公英出来了,打算挖一点回来泡水喝。” 野蒲公英晒干炒熟拿来泡水,汪霁小时候经常跟着他爷爷后头这么喝。 “蒲公英好啊,我老婆之前爱上火,喝了几次蒲公英水后好多了。”说完蒲公英,汪绍军又说:“昨天扬小子到我店里说你回来了,我还不相信,你可能不认识我,但我和你爷爷可熟,我家以前日子难过,老爷子在乡里上班时帮了我家不少忙,我们两家还是本家,我腆着脸喊你一声侄子也说得过去嘞。” “叔,您客气。”汪霁笑着道。 没想到汪霁这么亲和,汪绍军有些激动:“我听扬小子说了,你现在是大公司的股东,在家里看看电脑就能拿钱,真好!你爷爷知道你回来肯定也高兴,哪里都不如家里好。” 虽然汪奕扬不觉得汪霁辞职回家躺平有什么,但怕乡里头有人说汪霁闲话,所以胡乱编了几句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 汪霁听了耳尖发红,都没好意思吭声。 汪绍军认为他谦虚,对他赞不绝口,转头看了看自己儿子说:“都姓汪,我这儿子要能有你一半多好,从小到大一看书就犯困,去年考了县城的职高学汽修,以后得上修理厂上班。” 汪青正看着院子里的樱桃树发呆呢,哪想到话题突然转到自己身上,他看一眼汪霁,斯文又清俊,看起来就是念了很多书的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握紧了杯子。 汪霁看着他笑了笑,他笑起来春风细雨一般柔和:“学门技术也好啊,这年头只要能挣到钱过日子就很好了。” 汪青听着这话放松了些,汪绍军也笑起来,他虽然羡慕汪霁有出息,但心里对自己儿子也挺满意,儿子又孝顺又懂事,放月假回家也没闲着,不是洗菜洗碗给他妈打下手就是跟在自己后头送货,至于别的,就像汪霁说的,这年头只要有门手艺能赚到钱就很好了,他们一家也没什么大志向,就希望一家人在一起过和谐美满的小日子。 闲聊两句开始说正事,汪绍军站起来点了点小货车上的货,几个大纸箱还有辆被绳子绑着的小摩托。 昨天汪奕扬回去,汪霁让他帮忙干两件事,一件是找辆小货车帮他把寄到农村淘宝的快递送上来,快递都是大件,只有小货车能装得下,另一件是让他帮忙在县城里买辆摩托车送回来。 摩托车的事汪霁昨天才想到,他之前在上海的那辆代步车二手卖了,回老家没什么要开车的地方,但他有时候去乡里买东西办事情还是需要有个代步工具,但汪霁看着汪奕扬给他弄来的这辆摩托车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强烈地阻止了汪霁伸手帮忙,父子俩把摩托卸下来,又把纸箱都抬进屋里,汪霁要给汪绍军送货卸货的钱,汪绍军坚决不收:“就这么一点路要什么钱,以后你要是还有东西要送上来,尽管给我打电话,你刚回来家里缺不缺东西?缺的话也尽管告诉我。” 一番拉扯后汪霁没办法,存了汪绍军的联系方式,他去屋子里拿了两包烟和一袋糕饼出来。 烟是好烟,汪霁自己不抽烟,给汪叔买烟的时候多买了两条放在家里备用,汪绍军看了一眼吓一跳:“这烟太贵了。” “您做叔叔的给我免费送货,我当侄子的给您两包烟抽,别不要。”汪霁说。 犹豫两下,汪绍军还是挺高兴地把烟接着了,他自己平时舍不得买这么好的烟抽。 汪霁又把糕饼递给汪青:“我这儿没什么孩子爱吃的零嘴,这糕饼拿回去给阿姨和家里老人尝尝味道。” 汪青看他爸接了烟,也伸手接过糕饼,有些腼腆地道了谢,小声说:“我十六了,也不是孩子了。” 汪绍军在一旁笑:“你哥年纪顶你俩,在他眼里你可不就是孩子嘛。” 汪青看着汪霁的脸,掩饰不住震惊。 送走父子俩,汪霁把茶杯洗了,又去后山把挖到的蒲公英拿回来,开始收拾送来的东西。 摩托车他昨天下午就在手机上预约了委托上牌,只是这个车…… 他拿出手机给汪奕扬发消息:【这车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 汪奕扬回得很快:【你平时骑去乡里买买东西拿拿快递这车最好最方便,性价比还高,真买辆仿赛多亏啊。】 他说得确实有道理,在乡下骑用不着买太好的车,汪霁看着面前这辆白色小踏板只能认下。 【还有,你和村里人说什么了,怎么我就成大股东了?】 【我这不是怕有人碎嘴唠叨你吗,再说了,以你这么多年的积蓄,在我们这已经轻轻松松财富自由。】 【去你的,别再和别人这么说了,我听着害臊。】 和汪奕扬掰扯两句放下手机,汪霁走到屋里开始拆他的快递。 他在上海没买房,这么多年一直租房住,当初几乎租了个空房,家具摆设都是后来他自己慢慢挑选添置的。 决定回老家后,大件的家具他留给了房东,小件都寄了回来,又在网上订了几样。 几年前家里房子装修,只把他爷爷住的一楼按老人都会喜欢的新中式风格精心装了,新中式太费钱超了预算,所以二楼的客厅和三个卧室的软装就简单很多,虽然看起来也大方,但还是有些单调,既然决定在老家安定下来,他还是想把家里收拾得舒服一点。 二楼小客厅铺上地毯,落地窗前放上单人沙发和小木桌,实木柜的组装花了他三个多小时,柜子里摆满他想看却一直没时间看的书和漫画,买回来没玩过几次的游戏机也全拿了出来。 他甚至还新买了个迷你冰箱,放在沙发旁,等夏天用来冰啤酒和水果。 其他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汪霁也不着急,慢慢悠悠用了两天时间全部整理归置好,剩下的时间都在熟悉他那辆小踏板。 在上海待太久,习惯了笔直的路,甫一回家,对着歪歪扭扭的山路他一时不能适应,山路陡又多急弯,不熟悉熟悉不敢往山下骑。 回家的第五天,汪霁起床洗漱后照例出门跑步晨练,今天起得早,他沿着盘山路多往前跑了一段。 前面符苏家的小楼映入眼帘,才六点多钟,符苏居然也起来了,小楼二楼亮起了灯。 院子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鸟鸣声都比别处的更清脆,甚至有两尾山喜鹊,汪霁停下脚步,边擦汗边羡慕地多看了几眼。 晨练回去冲了个澡,煮个鸡蛋蒸了根红薯当早饭,他中午打算做顿好的,早上简单对付一下。 红薯是汪叔自己种的,最原始的白心薯,不像别的薯那么香甜绵软,山上种的红薯又粉又面,吃一口脖子能伸出二里地,汪叔平时都是捣碎了拿来喂鸡鸭,但汪霁喜欢这种噎挺的口感,拿回家不少。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