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呵呵!” “竖子不足与谋!” 听着周围传来的一声声冷哼和嘲讽,李崇头垂的越来越低,身前的地面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一片。 他心底怨恨蔓延,觉得这天幕就是来克他的,自己难道想的不对吗?没有他们家照拂殷钊岂能有今天?说不定早就死在哪个角落了,如果对方有心,就应该把皇位传给他们李家!反正他那些儿子也都是废物。 【这种奇异心理的促使下,太祖去世后,头顶上压着的大山没了,这人心思顿时就活泛了起来,开始私底下收买官员,这个时候重点来了啊,这些官员中有一个人叫范畛,时任从六品的起居郎,主要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天幕下的范畛此时还只是一个最低等的小官,连上大殿的资格都没有,此刻闻言心中大惊,面对着周围一串又一串异样的目光,不由快步掩面而去。 然而等他才刚回到家门口,皇帝派来的人却早已在等待他,面白无须的内侍笑呵呵道:“范郎君,上路吧?” 两名侍卫在一旁虎视眈眈。 范畛心道一声完了,整个人顿时瘫软在地。 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了,此时天幕继续道。 【就是这个范畛在北边来犯的时候和孝宗推荐了李崇,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一群大臣对于派去北边的人选争论不休。孝宗就很头疼,朝廷不缺武将,但他爹在世的时候把这些人的兵权基本都给削了,就是怕再出现和前朝末年一样的事。 这里面顺带提一嘴,当时乱世的行情就是有兵的人就能当皇帝,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巧了,乱世礼乐崩坏,当时的武将们也是这么想滴,觉得皇帝轮流做,今年就该到我家。 是以下克上的事情屡见不鲜,再加上前朝开始走下坡路也是因为兵祸,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武将就很不信任,后期甚至矫枉过正,简单来说就是搞出PTSD了,看谁都觉得鹰视狼顾。哪怕是天庆二十二年就开始病恹恹,二十六年就彻底病死了的浔阳侯,他们当时都觉得此子隐忍,指不定是装的。】 脸色苍白的浔阳侯:“……” 相比起知道自己只剩下不到两年的寿命,他的心情更加无语,不是,我干嘛要干这种事啊!你们是看不到我走一步都要喘两口气吗? 其他有过这种想法的大臣们纷纷露出一个讪讪的表情,不过从内心来讲倒没有特别觉得自己错了。 联系上下文,这怪模怪样的“PTSD”究竟是什么意思并不难理解。 天幕形容的虽然夸张了些,但也不能说不对,毕竟在环境熏陶下,你能说这些人一点都不会受到影响吗?很多时候人犯错也就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只懂武力的莽夫就更是不会思考那么多。 当然,主要还是当年一些武将的反复无常实在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了。 【人都说虚心纳谏的皇帝一定不会差,所以现在很多人看历史上那些不懂听人劝吃饱饭的皇帝就很着急,觉得我上我也行。 但实际上这种事你还真不一定行,人家皇帝再怎样从小接受的也是皇家教育,可能一点不懂这个道理吗?主要是虚心纳谏也得有一个前提,就是皇帝必须能做到从满朝文武各方的谏言中提取出有用且正确的信息。 这时你又觉得你行了,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然而真有这么简单吗?现代网友上个网看到有争议的话题有时候都觉得正方有道理,反方也有道理呢,而当时朝廷上站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饱读诗书的人,人家一个个要是说不出点道理来,还敢端这碗饭? 所以虚心纳谏说着简单,实际想要做对却有点难度。】 文人们纷纷点头称是,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能够虚心纳谏的皇帝多么难得。 有些人奇怪,这个网是什么东西?还要爬上网说?这是什么讲道理的奇怪方式? 【当时孝宗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这群人彻底给他说懵了,觉得这个说的有道理,那个说的也有道理,不知道该信谁。所以范畛出场的时候他就很惊喜了,哎呦喂!李崇这人他知道啊,毕竟多少也是个没有血缘的亲戚,志大才疏,威胁肯定比其他人要小,于是大笔一挥,就他吧! 但这时候宰相陆有年就站出来说了,这人虽然才能有限,却也不得不防,建议找个人制衡,不如就派一向与义阳王不对付,又精通兵事的辅国公去吧,他们两个总领二十万大军收拾胡人绰绰有余,不过家人都得搬来京城待着。】 皇帝闭了闭眼,即使已经知道这个儿子没什么才能,但就这么听着对方未来的操作也挺扎心的,毕竟这天下可是他打下来的啊,光治理都不知费了多少心血,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三皇子懵懵懂懂间又有些惶恐,不太清楚皇帝为什么一副不忍再听的样子,虽然没办法分辨谏言的确有点丢人,但从本质来讲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个人选也不算错吧?他只是没有预料到李崇的野心而已。 辅国公张徊瞪圆了眼,就这么一直盯着坐在对面看起来云淡风轻的陆有年,他不是不清楚对方这样的用意,这种事只要他没有那个造反的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亲耳听到有人提议让自己家人做人质,他却不可能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唯有陆有年心头咯噔了一下,直觉敏锐的他立刻就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如果事情真在李崇这出了问题,对方又确实心眼儿比针眼儿还小,可能会不因为这场提议,而事后对他,对陆家做些什么吗? 【这个主意听着有点缺德,但也不算过分,只是孝宗却觉得一次性让两个老臣掌兵那还得了?让他们一朝龙在天,那朕不成了凡土脚下泥了吗?不过制衡听着也有点道理,那就微听,听个40%吧,不要辅国公,让范畛去监军。 嗯,不知道你们笑没笑,反正我当时看到这的时候是笑了,扣1请主原谅我。】
第7章 “你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会做下这种决定?先不说范畛被李崇那个蠢货收买,你让一个不懂兵事的文臣去监军,他能监得明白吗?” 皇帝勃然大怒,原以为这个儿子就只是平庸一点而已,现在看来何止平庸,简直不堪入目! 陆有年提议派辅国公张徊和李崇一同出征并将家人迁往京城这件事上,一是考虑二人私交问题,避免结党营私;二来也是为了分权,令其内部无法统一;三来掌控亲属也能令他们有所顾忌,一番心思具都是为了避免武将掌兵后致使皇权不稳。 当然,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辅国公会打仗,李崇……这家伙是会打仗的人吗?也就是打天下那时候没人给过他打败仗的机会,结果三皇子不清楚这点还不听朝臣的话,居然把这个东西就这么派去战场了! 李崇的事情先不谈,但这个儿子就连那么简单的事竟然都看不出来!哪怕不知道范畛是李崇的人,对方不懂兵去了又能有什么用?甚至连分权这个目的都无法达到,就这还在担心被当泥被踩在脚下呢,很快就连当泥的资格都没有了!真是气煞他也! “陛下,陛下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体。” 身后的内侍连忙劝慰,皇帝勉强平复激动的心绪,想了想,忽的冷笑一声,指着下方跪着的三皇子道: “依朕看来,这天幕之前说你平庸,倒还真是给你留了不少脸面。” 三皇子面色一白,这不就是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他不堪吗? 可这又确实无法反驳,经过天幕这一番讲解,他也明白了自己这样做产生的害处,如果没有人当着他的面说的这样明白,他怕是永远都不会清楚这些。 忽的,他又想到了天幕之前说的某一段话。 虚心纳谏,虚心纳谏…… 的确啊,这种事说来简单,但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德不配位,必生灾祸。 说到底不过是他天资平庸,不配为君! “……儿臣,罪该万死!” 三皇子无话可说,唯有伏首一头重重磕在地上。 皇帝长叹一声,这个儿子天资平庸,他是知道的,心思不坏,他也是知道的。但若论对错,他有错吗?没错吗? 万般言语最终也只剩下一句——无能,即是原罪。 【李崇这个人的心理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大概就像隔壁你一直看不顺眼的老王,某一天突然就中了五百万的彩票一样,这事就是说你知道了心里能好受吗? 哪怕是朋友,世上都有既怕朋友过得苦,又怕朋友开路虎这种话流传于世呢,更何况还是自己一直看不顺眼的人呢?而且前面也说了,这人心眼儿比针眼还小,那就更加受不了了,估计这些年都没少夜里嫉妒到咬着小手绢睡不着觉。】 天幕下不少人嗤笑出声,天幕说的话的确不无道理,攀比不平之心本就属于常有之事,然而人之常情却不代表这种思想不值得鄙夷。 而那咬着手绢的话,就更令人听得捧腹大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讽刺挖苦李崇。 至于路虎……有人思考了一下,这应该是后世某种很值钱的东西吧? 李崇越发汗如雨下,心脏狂跳,绞尽脑汁思考着该如何逃过这一劫,然而此时殿内却已经没有人在关注他了,毕竟,这是个将死之人。 【所以这个人他实际上也清楚自己想要当皇帝那是痴人说梦,不可能的事,但不妨碍他心理不平衡陷入极端想要搞点事。正好,后宫的李太贵妃就是他的堂妹,是当年殷钊为了报答养恩,施恩李家才决定纳进宫的,生了个儿子叫殷阐,排行二十,宣孝宗登基后获封齐王,他完全可以扶持这个外甥上位啊!】 身处后宫的李贵妃心头一惊,之前说到李崇的时候她就感到不妙,正想着该拿什么理由证明自己和李家都是无辜的,这一切都是李崇这个小人自作主张,甚至还准备提一提李选的名字打感情牌。 结果天幕这么一说,至少她就彻底撇不清关系了!李崇这人真是个祸害!她扼腕不已的想。 同样坐在殿内的殷阐顿时也坐不住了,从这个风向来看,那个厉帝岂不极大可能就是他?那怎么行?这可是要命的事! 他要当即便用平日里对皇帝讨巧卖乖时的语气道:“父皇,儿臣什么都不知道,一定是李崇自作主张,想要让我当他的傀儡。” 李崇咬牙怒视,这个外甥居然在跟他撇清关系! 殷阐正忙着自保,自然不理会他。这话说的倒是很妙,既然已经没办法撇清关系了,那就将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一切都是李崇想要利用他这个外甥,而他自己就是一朵完全无辜的白莲花。 虽然不知道天幕接下来还会讲些什么是否对他不利的事,但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原因就一点都不据理力争的辩解,毕竟这可是要命的事!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2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