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好奇:“什么新鲜事?难不成咱们哪个兄弟为了生儿子又在外面置了外室?” 直郡王站在十四前面,听见这么句话扭头看了眼,被大哥粗犷而又锋利的眼神一扫,十四立刻缩了缩脑袋。 直郡王冷冷一笑。 如果不是老二被废了,他还不知道老八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好的名声。 不过真以为这么惺惺作态就能当上新太子了,蠢。 九阿哥笑道:“你瞎说什么呢,大哥,我们没有说您的意思。” 这就是欲盖弥彰了。 他的声音不低,在空旷的金銮殿内回荡,三贝勒五贝勒都忍不住嫌弃地看了老九一眼。 五贝勒最是嫌弃:怎么哪哪都有你。 九阿哥干脆跟所有的兄弟们说道:“我听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弟弟,皇阿玛让老四亲自去江南接回来的,以后啊,新来的弟弟就是十五弟了。” 这个事儿,大家不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见的,只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弟弟,才没有人加以关注。 听说老四接来人后一直安置在畅春园,皇阿玛的态度该是看重的,但这么多天也不见召见,恐怕只是不想人说为父不慈罢了。 大家正心思各异的时候,殿外传来脚步声,众人纷纷回头去看,只见老四走在前头,身子侧着提醒后面的那个青年注意门槛。 这样的四哥比对他的女人都温柔,十四心里有点酸,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面来的兄弟而已,四哥用得着这么上赶着吗? 对他可从来没有这样的耐心。 十四走出来两步问道:“四哥,这是谁啊,怎么到了我们皇子的召集的集会上?” 这是故意给新来的兄弟难堪啊。 老十四就是这么不讨喜。
第3章 皇阿玛 八贝勒看着胤祝关心道:“这就是新来的十五弟吧,我是你八哥。看你的身体不太好,一会儿请太医仔细诊治一番才是。” 八哥? 这就是在康熙雍正两朝都很有影响力的廉亲王胤禩啊,果然不同凡响,嗯,那双眼睛里好像蕴养着两池春水,被他注视着总能给人一种非常关心你的错觉。 胤祝道谢:“多谢八哥。” 这模样,倒是不近不远的,很有点老四的风格。 大家忍不住这么想。 又看了看老十四。 怎么说呢,这个十五没有跟老十四有多像,但却真有的有一点点相似的地方,老爷子还专门让老四去接的人。 难道老十五也是德额娘生的?那是什么时候生的呢? 四爷的声音打破了金銮殿的沉默,他先向大家介绍了十五:“这是我们的十五弟胤祝,当年跟十四是双生子,多年来一直养在外面。” 众人的眼神都有几分震惊,然后所有的目光都落在老十四身上。 十四愣了一会儿,摇头道:“不可能,我额娘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什么十五的事。” 十四第一时间意识到,如果来了个十五,额娘的偏爱会被他抢走,但是真的不可能吗?他想起来这几天去跟额娘请安,额娘总说他该是稳重了,他还以为是说他大婚了应该有成人的样子。 现在想来一定是为十五铺垫呢。 十四又伤心又愤怒。 但没有几人关心。 十三马上就走出来与胤祝相见,自报姓名:“我是十三哥胤祥,十五弟初回宫,以后想去什么地方想吃什么都可以跟十三哥说。” 十三阿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爽朗,什么都找他也很稳妥的样子。 他只比胤祝大了两岁,倒好像是大了多少似的。 可能是十五此前就是个不存在的,且长于民间,明明他跟十四一般大,哥哥们看着他都有种面对十八弟那种小屁孩的感觉。 直郡王也没用老四介绍,沉稳地站在他本来站着的位置上,说道:“我是你大哥,刚来有什么需要,让人去直郡王府说一声就是。” 三贝勒五贝勒等也自我介绍。 胤祝看着一串子哥哥,觉得大家还挺好的。 十四冷哼一声,“这么孱弱的家伙,怎么可能是爷的同胞兄弟?” 四爷皱眉,轻声呵斥:“十四弟。” 十四跟没听见一样。 胤祝看了他一眼,眼神里的嫌弃同样明显。 这种地主家的傻儿子,我也不想认。 十四一瞬间气得跳脚,指着胤祝道:“八哥九哥,你们看见了他的眼神吗?” 竟然看不起爷。 就算我认了你这个双生弟弟,你也是从小就被扔到宫外养的那个,咱俩,你才是被抛弃的那个。 “皇上驾到。” 一声唱和在众人头顶响起,皇子们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皇阿玛已经过来了,此刻正坐在龙椅上。 皇阿玛的脸色有些苍白,才刚入秋就带上了帽子,应该是前些日子的病还没有好。 “儿臣参见皇阿玛,皇阿玛安康。” 众皇子立刻转身下跪磕头。 胤祝跟在四哥身边现学打酱油,好在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个年头,日常生活中跟同窗相处也需要礼数多多。 现学着也不吃力。 “胤祝,上来给阿玛看看。” 这声音里有着老人气力不足的虚弱。 胤祝有些意外,皇帝今年才五十出头,按理说不该这样子啊,听这声音就差一步三喘了。 四爷提醒了一声:“十五弟,快过去。” “哦。”一紧张,胤祝就直接站了起来,然后才感觉自己可能做错了,因为跪在地上的哥哥们此时落在他身上的眼神都有些火热。 康熙这时候才抬抬手,让其他的儿子们都起来。 跨上台阶的时候,一个太监伸手扶着胤祝上去了。 胤祝小心脏跳得蹦蹦的,不知道康熙第一次见面就把他叫到这龙椅旁边是什么意思,自己会不会被当做继太子之后的新把子然后被哥哥们齐心协力拉下来啊。 看到这个儿子的眼神时,康熙一下子笑了,招手道:“近前来。” 胤祝也看了康熙一眼,说实话有点意外,他本以为在考中之后才能远远看一眼的大清最高领导人竟然这么的随和。 胤祝绷着的精神忍不住就放松,走到跟前道:“皇阿玛。” 干巴巴的,听得出来他很不习惯喊出这三个字。 康熙却笑得更温和了,打量着胤祝,点点头:“你长得很好,以前二十年没有皇阿玛在你身边,只怕生活得不易,以后有皇阿玛看顾着你,就放心地做咱们大清的阿哥爷。” 众皇子微微垂着头,脸上都挂着乐见其成的淡淡微笑,其实脑子已经高速运转,皇阿玛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十五弟说这几句话到底有什么深意。 胤祝没觉得有什么深意,就是那种可以过上地主家傻儿子生活的感觉更加确定了,便说道:“谢谢皇阿玛。” “哈哈哈,”康熙再次笑出声,脸色也红润了几分,让底下的儿子们都控制不住抬头看了眼,“傻孩子,朕是你的皇阿玛,此前二十年没有养育你一日,有什么需要道谢的?” 众皇子们:说得好像我们待在宫里的就被您养育膝下了似的。 胤祝说道:“您是给了我生命的人,也不是彻底不管我,怎么不应该道谢?” 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这么以为的,康熙暗暗叹口气,面上却是更高兴了,点头道:“以后你就跟朕住畅春园,你这身子虚弱,好好调养两年再说分府的事。” 底下众皇子的微笑表情都维持得不那么好了,皇阿玛这真要补偿没有亲自养育老十五的事? 要真的有这么在乎,当年会从把他送出去? 都觉得越来越看不清皇阿玛了。 老头子到底什么意思。
第4章 父子局 康熙不管儿子们的想法,只问胤祝:“十五啊,好奇你为什么刚出生就被送到远离皇宫的江南吗?” 胤祝诚实地点点头。 他很好奇。 康熙就说起了胤祝还没有出生之时,道教天师王常月坐化飞升之前进宫求见,留下的一则预言。 那是康熙十九年。 康熙刚刚掌控朝堂没几年,对佛道都很尊敬,王常月从顺治年间就三次奉旨在京城白云观主讲,之后也经常奉诏进宫,康熙虽然不相信道教的飞升仙话,但却因王常月谈吐不俗对他另眼相看。 面对朝堂的错综复杂形势苦恼时,康熙也从王常月受过方便戒,听过些道家经筵。 十九年的夏天王常月突然进宫求见,康熙接见了他,谈道之后王常月告辞,却是留下了一句话:“国朝将遇大厄,戊辰年君将有子,龙年生之幼子,若是能够在多水之地长成,或可助国朝度过这一大厄。 龙子身上的福运浓厚,但常言道过犹不及,福气过多也会走到反面,小皇子若是长在皇宫这种人口繁茂之地,恐于人口不利。 万岁切记,倘若龙子不知其来历,二十加冠之日回归,才有那么一丝机缘能帮国朝避开厄运。” 康熙当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却不想王常月当日回到白云观就坐化了,他心中便有丝狐疑挂着,这丝狐疑直到二十七年德妃生下一对双生子才怦然落定。 龙年幼子。 二十七年只有德妃生下一对双胎,原来此幼子真是年纪最幼的儿子。 更奇特的是那孩子脚底板还有一个龙形胎记。 康熙合上包裹着孩子的襁褓,一下子就想到了十九年王常月留下的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下一狠心做了决定。 他连跟德妃商量都没有,直接让梁九功和龚全生把双生子中的幼子带出皇宫,然后让龚全生这个大监亲自带着小儿子去了江南定居。 德妃可能是知道她当初是生了一对双生子的,但这些年从来没有多问过一句。这是康熙对德妃最满意的地方,很识大体。 其实把孩子送走之后,因着要隐瞒他的皇子身份,康熙并不让那边经常传消息回宫,他在江南有眼线,便密令曹寅、李煦对之加以关注。 但对于胤祝的身份,他们二人皆不清楚。 曹寅李煦一开始还会提那孩子一句,后来倒也淡忘了,而朝事宫事繁多,这么着康熙甚至好些时候都是忘了这个儿子的。 年初,他看到今年的年头突然想起那个孩子,密折中问及李煦才得知龚全生那老监已于去年冬去世,病势突然的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那孩子说清楚他的身世。 康熙也看了这些年孩子的经历,一直在考科举,多年了还没考上个秀才,唯一令他这个皇阿玛欣慰的就是孩子毅力可嘉。 就很怀疑,这么个读书都读不明白的孩子怎么可能带领大清避开可能遭遇的厄运? 听说这几年为了考科举时常生病,只怕也没有什么鸿福之运。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9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