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守仁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在场的诸人,齐齐地高举手臂,大声疾呼:天才!天才!王守仁真的是一个天才……不是大家乱起哄,是大家真的认为王守仁才学不凡。 王守仁用他的才学证明了一件让人难堪的事情: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有猫儿腻。 如此才学,竟然榜上无名,你说这皇榜的质量靠得住吗? 王守仁这一手,可捅了大娄子! OK,兀那毛都没长全的小王守仁,你不是想用你的文章证明科举考试有猫儿腻吗?那好,负责录取的教育口官员,就会提出一个更有力的反证。 这个反证是什么? 就是王守仁再次落榜。 果不其然,到了下一届科举考试的时候,王守仁真的又落榜了。
人生充满了意外
史书上说,王守仁第二次落榜,是有人搞鬼:果为忌者所抑。 第二次落榜,大学士李东阳就没有再露面。留下王守仁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客栈里发呆。前来安慰他的人,只有和他一道参加考试的举子们。大家都说:老王,落榜没什么丢人的,谁没有落过榜啊?别放在心上。 不想王守仁却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世人都觉得考试落榜是可耻的。我则认为因为考试落榜而感觉到可耻,才是真正可耻的。 古书上说:有识之士听了王守仁这句话,深表佩服——可古书上面没说,这世上的有识之士能有几个?多是无识之士,所以恐怕佩服王守仁的人不会太多,相反,说他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人,估计数目少不了。 少不了也没办法,王守仁灰溜溜地回到家乡余姚,联络当地的文学青年,共同成立了一家诗社,每天大家凑在一起吟诗作赋,并相互夸奖:你的诗写得好,赛过李白……你的诗更好,杜甫搭车也赶不上你……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做了一个怪梦,梦到了一个怪人。 他梦到了谁? 梦到了威宁伯王越! 这个王越又是谁? 说起王越这个人,就两字:别扭! 怎么个别扭法呢? 王越这个人,乃大明英宗时代的怪人,他参加科举,考中,于是就去接受皇帝的亲自笔试,这个过程叫殿试。当时皇帝出了考题,丢给王越一张小木桌、一张白纸和笔砚,让他在庭院的树下答题。于是王越盘膝端坐树下,走笔疾书,刷刷刷,嚓嚓嚓,看见时间过去多半,他的试卷也就快要答完了,可不承想,这时候平地里突然卷起一阵旋风,就见浓浓的尘柱之中,有一双铜铃一般的怪眼,隐约还能看到鳞甲与犄角,分明是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正匿身于这黑风之中,向着王越“呼啦啦”地刮将过来。
可怜王越一介书生,哪曾见过这种怪事,目瞪口呆之中,就听那黑风疾啸着卷至王越的身边,“呼啦啦”一声巨响,疾风竟将王越手中的试卷裹入其中。然后就见那黑风呼啸一声,平地而起,头大尾小地掠向高空,须臾,满天的尘埃漫洒下来,现场只有监考的太监们和王越面面相觑,俱是一张惨白的脸。 好半晌王越才醒过神来,大叫一声:我的卷子被怪风刮走了。 太监:……怪风?哪里有什么怪风?这里是皇宫,是圣上的居所,你这个人不要在这里乱讲话! 王越知道,太监怕说出怪风的事情,惹皇帝不高兴。金殿上竟然出现神秘的妖风,明摆着,是皇上这位老兄阳气太弱,压不住邪气啊。像这种坏消息,向来是没人敢报告给皇帝的——除非你活腻了,非要在皇上面前说坏消息,找不自在,那另当别论。
锦衣卫的传说
却说王越知道不能再提妖风的事了,再提只怕他自己就会有麻烦。于是就恳求道:各位老师,我的卷子……写坏了,能不能再给我张新试卷? 新试卷……给你也不妨。监考的大臣递过来一张白纸,满脸悲悯地看着王越:只不过啊,考试已经快结束了,怕只怕你来不及答完了。 王越咬牙道:答不完也得答……埋头“刷刷刷”地拼命写了起来,随着他走笔疾书,就见沙漏疯狂地倾泻直下,突听“咚”的一声响,就听小太监高声道:时间到,请考生交卷!随着话音,皇帝走了进来,正见王越咬牙写完最后一个字,站起来将试卷交上。 皇帝拿王越的试卷在手,大略一看:嗯,你这个王越不错嘛,对边关的军事提出来许多创造性的建议,不要急,你会有这个机会的。 果然没过多久,王越正在京师和朋友们吟诗作赋,就接到圣上旨意,被委任总督军务,到边关去和武将一道上战场,和关外的少数民族兄弟开打。从此王越就成为了一名武将。可你说他是武将,他的代表作却全都是诗文,可你说他是文人,他这辈子都骑在马上跟人家对打。 能文能武,文武全才,按说王越应该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才对,可他偏偏却一点儿名气也没有。绝大多数的史书上,压根儿就找不到这个人的姓名,他倒是经常在民间戏曲中出现,可是打扮却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形貌丑陋不说,而且鼻尖上还有一大块白色的染料。 他居然是一个白脸大奸臣。 可他到底干了什么坏事? 他什么坏事也没干,他就是拼了老命守在边关,和关外的少数民族打得你死我活,这活儿落在别人身上,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偏偏落到他身上,却把他搞成了白脸奸臣,这又是一个什么缘故? 无他,只不过支持王越在前线抗战的朝廷人物,是西厂的大太监汪直。 我们知道,朱元璋始建大明帝国,就创立了锦衣卫的特务制度,用来严密监视群臣百姓。到了朱元璋临死之前,突然发现这么个搞法不对头,就撤销了锦衣卫机构,砸烂了所有的刑具,并立牌于宫门,严禁太监干政。 但是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但是建文帝的叔叔,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对此提出异议,起兵进攻南京,号称靖难。因为当时皇宫中的太监们无职无权,就纷纷投靠燕王朱棣,充当秘密间谍替朱棣搜集情报。顺利地帮助朱棣打赢了建文帝。于是燕王朱棣登基,是为成祖。 夺取了政权之后,朱棣深切地意识到太监的厉害,这帮家伙,如果你不给他们实权的话,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搞死你。所以为了防止太监搞死自己,成祖朱棣又建立东厂,恢复了锦衣卫制度。 此后朱氏皇族世代相传,传啊传,终于传到了宪宗朱见深这里。这时候东厂的锦衣卫已经机构臃肿而庞大,官僚习气严重,工作效率很低。于是宪宗就想,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是不是……精简机构?不行不行,锦衣卫这帮王八蛋,你敢精简了他们,他们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机构不能精简,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怎么办呢? 要不……咱们再成立一个新的机构。 对头! 机构不能精简,只能扩编,所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法子,就是另行成立新的机构了。 这个新的机构,名字就叫西厂,与旧的东厂没有丝毫的区别。但因为这个机构新,刚刚招聘进来的员工们会拼命卖力,工作效率当然高了。而西厂的最高领导太监,就是汪直。 说起西厂这种特务制度,其功能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就是充当宪宗的爪牙,替皇帝宰杀不顺眼的文武百官。所以汪直呈递给宪宗朱见深的工作报告,就是一连串的抄家灭门。 可想而知,朝中诸臣恨汪直,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虽然切齿痛恨,可是汪直有宪宗朱见深的支持,群臣也无可奈何,只能坐等着哪天汪直找上门来了,将自己全家老小宰杀个干干净净。就在这无尽的绝望之中,突然爆出天大的好消息: 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领袖宪宗朱见深,要打掉以汪直为首的反动集团。霎时群臣奔走相告,喜形于色。 那么,西厂明明是宪宗朱见深自己设置的特务机构,他为什么还要打掉汪直呢?
两个倒霉蛋
正因为西厂是宪宗朱见深设置的特务机构,正因为汪直是宪宗的爪牙和杀人工具,所以宪宗朱见深才要打掉他。 这个道理,首先缘自宪宗朱见深的邪恶心肠,他要以威权统御群臣,要让群臣对他感激涕零。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让群臣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之中,所以他设置西厂,授予汪直无限的权力,让他肆意对大臣们刑讯逼供,抄家灭门。等到大臣们害怕得不得了之时,宪宗突然以救世主的身份出来,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将邪恶的汪直反动集团打掉,届时群臣们就会感激得老泪纵横,狂呼吾皇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历史上所有的掌权者,都是这么一个搞法,所有的掌权者都喜欢贪官,如果你敢不贪,就搞死你,强迫你成为贪官。等你贪得天怒人怨,掌权者再登高一呼,代表人民干掉你,届时人民群众就会感激不尽。这种权力的运用之术,几千年以来已经老套熟烂,连掌权者自己都用得腻了。 总之,宪宗朱见深先利用汪直残杀自己不喜欢的大臣,制造了恐怖气氛之后,他再出来搞掉汪直,群臣们立即狂欢起来。 可就在这狂欢之中,却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的声音。 是谁敢不和谐? 还能有谁?就是在边关血战的老书生王越。 这时候的王越,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屡立战功,已经被封为威宁伯。他不在朝廷,远离政治旋涡,压根儿不知道汪直干了多少坏事。但他在边关血战的时候,总是收到老领导汪直的嘉奖信,鼓励他再接再厉,为朝廷为皇帝再立新功,时日长久,他已经对汪直这位老领导产生了很不错的印象,就上书替汪直辩护。 这个倒霉蛋,他这可捅了马蜂窝。 朝臣们此时恨不能生吃了汪直,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王越替奸宦辩护,这岂可容忍?于是众臣齐齐上书,众口一词,狂骂王越。七十多岁的王越王老头,竟然被群臣齐心协力,活活给骂死了。 连续两次落榜不第的倒霉蛋王守仁,梦到的就是这个倒霉蛋王越。倒霉蛋梦到倒霉蛋,这也说得过去。 睡梦中,王守仁走过一条阴森寒冷的碎石小径,看到前面一座门楣破败、墙圮窗塌的残破屋子,虽然屋子破败得已经不成样子,但房屋正中,却正襟危坐着一名金甲将军,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书本,招呼王守仁道:你不是连续两次落榜的倒霉考生王守仁吗?哈哈哈,快过来说说你还有多少倒霉事,也好让大家高兴高兴。 王守仁郁闷地道:你少幸灾乐祸,看看你自己住的这地方吧,明摆着比我更倒霉,还好意思笑话我? 那武将道:说得也是,咱们两个都够倒霉的了。对了,你有没有想明白,为啥你和我都这样倒霉呢? 王守仁:你为啥倒霉我不知道,我为啥倒霉……原因不能告诉你。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