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负责里门治安的“里门监”陈余犯了什么错误,里吏就把他按在地上,要打他。陈余怒了,躺在地上想反抗自己的上司。里吏管着整个里。 张耳在旁边急了,狠狠用脚踩了一下陈余,瞪着他。 陈余于是不敢挣扎了,于是里吏“噼噼啪啪”把陈余打够了数,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后,张耳引着陈余到一片桑树林里,揪着他的耳朵数落他说:“你什么意思啊,以前我没跟你说清楚吗?你为了受一点小辱就要和一个小吏拼死吗?” 陈余赶紧敛衽谢罪。 若干年后,天下大变,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带着数万兵卒和六七百乘战车,攻入陈城来了。张耳、陈余也跑去见陈胜。陈胜及其左右,生平数次听说过此二人的贤名,未尝相见,如今一见,立即大喜(这说明陈胜那时可能早已不是个简单的农民了)。 随即,陈胜在进入陈城后仅仅数日,就召令陈城的“三老、豪杰”都前来开会计事。 所谓三老,是县的中层官吏,具体是县的下一级“乡”的长官,算是官吏。而“豪杰”,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武林大侠,而是家里有财有势,养着众多子弟宾客的人,是地主或者望族,也叫豪强家族。古书又常称之为“豪人”“豪右”等等,后来汉朝有“宁负两千石,莫负豪大家”的谚语,就说的是豪强家族比郡守还可怕。可见是对地方事务有强大影响力的人。 会上,三老、豪杰都说:“陈将军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国社稷,存亡继绝(把亡了国,绝了后的楚国给恢复了),您凭此大功大德应该为楚王。而且未来您要监督天下的诸将,不是个王不行,我们希望将军立为楚王!” 在当时,皇帝最大,下面是各郡的郡守。从前战国时代,诸侯王下面是郡守。他们的意思是,您要是只当个郡守,官太小,没法分出等级从而号令诸将,那就当王。 这些话,也显然看出,陈胜把这些豪杰官吏(三老)叫来,是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领导层成员的,后者乃至在献计献策,而不是把这些三老豪杰召来开他们的批斗会。 陈胜听了之后,就自己要不要当王这事儿,询问张耳、陈余两位的意见如何。 张耳、陈余答道:“秦国无道,断绝六国的社稷,破灭别人的国家;现在又耗费民力,征敛无度(注意这是他们认为的秦的两大罪状)。将军您瞋目张胆,不顾万死一生,是为天下除去这种残害民众的东西。而如今刚到陈城就把这个地方划归自己称王(若始到陈城就王之),是向天下显示了您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而是急带兵向西进攻,同时派人搜求并立六国诸侯王族的后人为王,为您树起党羽,给秦增加敌人。这样您党羽众多则兵强,您西征的路上就会出现野外不需交兵,县城无人拒守的情况,一路去诛了暴秦,直据咸阳,以令六国诸侯。六国诸侯亡而复立,您对他们有德,以德服之,如此则您的帝业成矣!如果您如今只是独把自己在陈地自立为王,恐怕天下由此离您而去了(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张耳、陈余的意思是,是要复立楚国(战国七雄之一),但复立楚国后,不是陈胜来做楚王,而是找来故楚国王族的后人来做。同时也要复立其他五国,也以那五国的战国诸侯王的后人来做王。这样,陈胜就有了帮手。在陈胜帮助大家复立,灭掉秦王朝后,陈胜则独占秦朝腹心的陕西关中地区,那里也是从前战国秦国的本土。陈胜有复立六国的德,又有据有陕西关中的实力,就可以被六国拥戴为天子。 如果现在陈胜急着做楚王,也不复立六国,给人感觉陈胜只是为了自己富贵而战斗,天下人不会跟从和帮忙——“天下解也”。 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不耐烦,天下有德者居之,谁打下来是谁的,干吗啰啰唆唆地找什么楚王族之后人?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你不过是个匹夫,现在掀起反秦暴动,但你没有什么公义性的口号,人们就当你是一通普通的戍卒哗变罢了,谁会过来帮你呢? 后来《淮南子》说:“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就是这个道理。 起义运动需要有个光辉的正义的口号和出于公义的号召,那么,张耳、陈余提出的号召和口号就是:“复立六国。” 同时,他俩也并不反对陈胜当“大官”,陈胜未来可以被六国诸侯王推举为皇帝。 而如果陈胜现在就自己称楚王,会导致天下离散。既然你刚有了六个县和一个陈城就可以当王,那各地略得一些土地的人,各处义军,谁不可以称王呢?中国就得冒出几十个王,天下解矣。这样,还怎么对抗秦帝国的军队呢? 但是陈胜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当王! 陈胜真有勇气啊。 于是,就在这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二年)的夏天七月,刚刚入陈城的陈胜自立为王了,称“陈王”,一说“楚王”。他的国号为楚,同时又号为“张楚”,意思是张大楚国。 同时陈胜没有派人寻找六国王族之后,立他们为诸侯王。 陈胜这次开会,是召集三老、“豪杰”议事,并且议定自己当王。可见,陈胜是以这些官吏和豪杰作为自己政权的基础和核心的。而“豪杰”,也就是豪强地主。 不管陈胜本人是不是农民,他的这个反秦政权的核心,其实是地方官吏、豪杰、地主的政权,和从前的楚国政权相比,除了贵族少些以外,其他都一样。 这也是自然而然的时期,人们反的是秦各级政府,秦政府的政令苛刻,又过分征敛民财,穷尽民力,人们这时反的并不是地主如何剥削我们农民。反秦政府,需要领导者,而官吏和豪杰(豪强),素来是地方上的有影响和领导者,当他们也愿意反秦的时候,当然就成为人们的领导者。这是一场人民反秦起义,不单是所谓“农民起义”。 随后,两个月后,陈胜又召集楚国的“豪杰”都来开会,并且任用了其中的蔡赐为自己的上柱国(类似宰相)。
武臣北伐赵地 七月,陈胜在陈城称王。此时,远近的形势非常之好,按《史记》上说:“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郡县的人们都杀了地方长官以响应陈胜。 这里说的“刑”和“杀”郡县长官,似乎都是内部进行,是城里的人,有受了郡县长官气的,组织起来,刺杀了长官,然后举城宣布响应陈胜而叛秦。而不像是县城外的各村农民,攻进城来,来杀长官。 于是,趁着这个大好的形势,陈胜决定展开四处大攻击,他分派诸将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略地。陈胜派部将周市北上,去攻略魏地,即从前战国的魏国地盘,在中原东部。陈胜又派出召平、武平君等向东的部队,会同东方杀其长吏而起的地方义军,略定淮北之地,又派武臣、张耳、陈余向北略定赵地。又以吴广监领诸将带着西方面军,向西顺着豫西走廊往函谷关方向冲击,首先围攻荥阳。 为了避免西方面军不听吴广的话,陈胜还特意加封吴广为“假王”(也就是虚拟陈王)。陈胜说:“假王吴广在军中,就跟我真王陈胜在军中一样。” 各个方向的义军进展都比较顺利,当此之时,楚军数千人屯扎的部队,不可胜数。 陈城中还有个贤人,叫周文。周文从前曾经在楚国大将项燕军中搞神秘主义工作——视日,就是看天时,为战役做占卜,后来又做了楚国相国春申君的属官。 周文这个从前战国的官吏,也来找陈胜,说自己懂得打仗。于是陈胜拜他为将军,派他率领另一支西方面军,向西进攻秦国,目标是直逼函谷关。 我们接着说张耳、陈余。陈余从前曾经数次游历赵国,和北方赵地的豪杰有广泛的人际关系,于是七月份时,他对陈胜说:“大王,如今您已经发楚兵向西,旨在攻入函谷关,但是您还没有来得及收取河北的地方。我曾经长期游历赵地(战国时赵国属地,今河北南部、河南背部、山西中部地区),跟那里的豪杰交往甚厚。我愿意领一支兵马,北上去略赵地,通过这些豪杰的帮助,必能略定赵地。” 陈胜于是批准了陈余的建议。这里,陈余说了,他到赵地后也是要通过那里的“豪杰”去收取赵地。 于是,陈胜在派出各个方向的部队同时,又派张耳、陈余两人,带着三千兵,以自己在陈城的故人武臣为将,向北方赵地去攻略土地。 陈胜抬举武臣做了攻赵军的将军,带领楚卒三千人,北略赵地。陈胜的另一个故人召骚作为护军,也就是监军,张耳、陈余级别再低一格,为左右校尉。 张耳、陈余本以为自己能做北上的将军,结果发现陈胜却用自己的故人为将和护军,自己做了校尉而已,俩人不免有所失望。这也看得出来,陈胜用人,似乎就只信故旧。 武臣、张耳、陈余带着陈胜拨给的三千兵,在白马津渡过黄河,北上到了赵地。 赵地就在河北,河北燕赵大地,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赵国人和燕国人在战国时代也是受北方胡风侵染,非常凶悍,出过很多硬汉,像蔺相如、荆轲这类的敢死勇士。所以凭武臣这三千人,想攻夺赵地城池,那真是势比登天了。但是陈余有办法,陈余从前主要在赵地游历(张耳主要是在魏地中原),与赵国诸县的豪杰交往甚是频繁。 这些豪杰都有自己的子弟、家产、僮仆、庄丁,属于各县有势力的家族或者大地主,他们多数也应该住在城邑里。陈余于是找到这些县里的豪杰,陈说利害:“秦国用它的乱政和虐刑来残贼天下,已经有数十年了。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搞得内外骚动,百姓疲敝,头会箕敛(家家按人头交粮交钱),以供军费,民不聊生(这是乱政)。又加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能相安。如今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楚国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县令县丞,郡杀其郡守郡尉(这是楚地的情况,赵地尚未至此)。如今已经张大楚国,在陈城称王,又派吴广、周文率卒百万(吹牛了)西击秦。当今之时,你们不想成就未来封侯之业的,真不是人中豪杰啊!你们趁着天下之力去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封为王侯),这是士人唯一的机会啊。” 这些豪杰一听陈余的话,纷纷觉得有理,而且从前又是一贯与陈余交好,于是毫不犹豫地动用自己的资源和人力,支持陈余。 陈余在赵地走了小半圈,就收得了兵卒数万人。这些豪杰能为武臣提供数万兵力,确实都是强宗地主。 陈余喜气洋洋地回来向武臣、张耳报告。武臣大喜,赶紧用这数万兵加上三千楚卒,进攻赵国城池。以众击寡,一番血战,不到一个月,就攻下赵地十城。但是,陈余的能量和社会关系基本上就用光了,其他的数十座赵地城池,都据城防守,死活不向武臣军屈服。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3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