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豆浆煮开之后,苏壹给自己和沈从仪各自来上一碗。 “加一点糖,喝一碗豆浆会很暖和。”苏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在沈从仪面前。 两个人喝完豆浆,又把所有东西收拾好之后,就赶着毛驴往镇上走。 小毛驴拉着一米宽,一米五长的木制小排车,伴着清晨的风,在坑坑洼洼的乡间黄土路上赶。 这还是沈从仪第一次陪着苏壹出摊。 太阳已经渐渐从东边升起,红色的太阳挂在地平线以上被云层遮住大半,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 越往大槐树镇的方向走,路上的行人就越多。 有步行的,有坐牛车的,也有像苏壹一样赶着驴车往镇上走的。 苏壹到了之后把自己提前搬来的折叠躺椅放在自己摊位后面不远处,又往折叠躺椅上放个小被子。 “哥哥待会可能会很忙,仪哥儿就先坐在这里,要是冷的话你就盖上被子。” 沈从仪看向旁边准备好的木制躺椅,又看了看躺椅旁边的小凳子。 这个躺椅显然是苏壹给自己准备的,而旁边的小凳子很可能是苏壹平时歇脚用的。 可是万一自己猜错了呢?沈从仪突然想听到苏壹对自己内心问题的准确答复,他在潜意识里想看到苏壹对自己明目张胆的偏爱。 “那个躺椅和被子是你给我准备的?” 苏壹揉了揉他的头发,“对啊,去坐着吧。但是仪哥儿要记住,若是有陌生人想要抱你走,或者说要带你去买糖,那种都是拐卖小孩的人贩子。若是跟他们走了,他们就会打断你的腿,那样哥哥就再也见不到仪哥儿了。所以,若是有陌生人靠近你,你就大声叫我,知不知道。” 沈从仪看着苏壹的眼睛,最后点了点头。 苏壹再次摸了摸沈从仪头上的小揪揪,“真乖。” 说完苏壹就去一旁手脚麻利的把摊位弄好,然后沈从仪就看见苏壹拿出一块木板放在摊位前面,而那木板上好像是写了字和数字。 苏壹这段时间才发现大虞朝的字普遍都是繁字楷体,幸亏苏壹学过几年毛笔字,如今勉强是个半文盲,没有彻底沦落到文盲的境地。 见沈从仪看自己,苏壹解释道:“这板子上写着咱们卖东西的价格。豆腐脑两文钱一碗,油条两文钱一根,五文钱三根,要是是对方要一斤的话,就是十五文一斤。” 就在苏壹一边和沈从仪说话,一边点火,就在这时已经开始有人站在了摊位钱。 “来两碗豆腐脑,六根油条。” 苏壹笑着道:“油条还没炸,得先等一会儿。” “行。”买东西的妇人道:“那我就等一会。” 苏壹开始炸油条,油条炸的很快。 苏壹用大叶子包上六根油条,用自己的碗盛豆腐脑,再倒入客人带来的碗里,最后浇上浇头。 “一共十六文。”苏壹说。 妇人乐呵呵的掏铜板,“你家的豆腐脑的味比别家的好,我家小孙子吵着要喝你这的豆腐脑。” 苏壹边扯面剂边笑道:“我家豆腐脑保准用的真材实料,那配豆腐脑的卤汁可是几代人传下来的配方,整个平县独一家的味。” “我说呢,怪不得味好。” 妇人走了之后,摊位前开始渐渐上人来买油条。 沈从仪看着周围围着一群人,却面不改色,即便是再忙也有条不紊炸油条、递东西、收钱的苏壹。 沈从仪突然觉得,开始摆摊赚钱的苏壹好像又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一斤油条多少钱?”人群里大婶大声的问。 “十五文一斤。”一个有些稚气的声音回答。 大婶低头就看见一个长相白嫩精致的小孩,下意识来一句,“给我来一斤。” “稍等。”沈从仪把矮凳搬来,自己站在凳子上,看向正在炸油条的苏壹,大声道,“一斤油条。” 苏壹先是看见沈从仪站在摊位面前后微微一愣,接着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好嘞,一斤油条请稍等。” … 沈从仪学习算术的能力要比苏壹以为的更好一些。 之前沈大山夫妻都是做小买卖的人都会一些算术,沈从仪被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自然会算术。 这也是昨天玩五子棋沈从仪能连续赢郭虎子的原因。 因为有了沈从仪的帮忙,苏壹今天卖油条的速度快了不少。 来这边买油条和豆腐脑的人见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帮着算账收钱,纷纷称奇。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把账算的如此清楚?” 苏壹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这是我弟弟。” 沈从仪接钱的手微微一顿,把钱放进钱匣子里。 中午没过一会儿东西就卖完了。 沈从仪被累坏了,他坐在小凳子上乖巧的吃苏壹给他从隔壁摊位上买的芝麻烧饼。 苏壹先把摊位收起来,正要带着仪哥儿去买衣服的时候,看见对面的香料铺子。 苏壹脚步一顿,低头看向沈从仪,“仪哥儿,先陪着哥哥去对面的香料铺子买些东西好不好?” 沈从仪点了点头。 苏壹牵着沈从仪的手去香料铺子,做墨的时候需要往里面加写香料,香料有延长墨的寿命、颜色、气味的作用,好的墨条,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添加香料。 “新上的檀香、丁香、肉豆蔻,客人来看看吧。”香料铺子的小伙计抬头一看是苏壹,脸上的笑容顿时放松了一些。 这几天苏壹的摊子就摆在香料铺子的对面,因为距离很近,苏壹就和香料铺子里的小伙计搭过话,两个人一来二去也算认识。 “喲,要买些香料吗?” 苏壹点头,带着沈从仪走向柜台的方向。 “我想买些来些冰片和麝香。” 小伙计微微一愣,“这两种玩意都贵的很,你要多少?” 苏壹想了想,掏出来五两银子,“我还得买些其他香料,加起来一共要五两的就行了。” 小伙计没问苏壹一个小摊贩买香料做什么。 这年头多了是想请人办事的,但是想要请人办事,不拿东西连门都进不去,而香料正是很多大户人家喜欢用的东西。 “还要些什么?” “再要些朱砂,玉屑和珍珠哪个便宜些?” 小伙计回答,“玉屑稍微便宜些。” “那就在来些玉屑。”苏壹说,“麝香、冰片,玉屑,朱砂,这四样东西要等量的,总共称五两。” 麝香和冰片都具有香气,同时麝香入墨可增加墨的穿透力,冰片则是有防虫防蛀的作用。 玉屑和珍珠入墨可以增加墨迹的光泽和美观性,但是因为玉屑和珍珠效果差不多,苏壹买其中一样就可以了。 朱砂是防腐防变色,可以大大增加墨的持久性。 这几样入墨的香料,是苏壹所在世界,几千年来制作古法松烟墨的手工艺者们用一点一滴的经验,摸索出制作墨的最简单最有用的方法。 苏壹卖了香料,昨天晚上挣了的七两银子直接没了五两。 苏壹赶着驴车,沈从仪坐在他身边,两个人一起去镇上的成衣铺子。 苏壹:“仪哥儿知道哥哥为什么要买香料吗?” 沈从仪摇摇头。 苏壹神秘的笑了笑,“那是因为哥哥要做一些可以卖钱的东西,那东西里面就需要加香料。” 沈从仪黑白分明的眼睛看向苏壹,“做什么?” “做墨。”苏壹说完后,一瞬间想到原身不会做墨。 “那个…那个仪哥儿你知道的哈,哥哥的老家是在别的地方,在那里…我的意思是哥哥在老家的时候,其实是学过做墨条的,还有啊,我……” “我知道。”沈从仪脑袋微微歪了一下,“哥哥会写字,会写字的话,一定会做墨吧?” “是啊。”苏壹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就是这样没错。” 看着乖巧的看周围街道上风景的沈从仪,苏壹心想还好仪哥儿是个小天使,否则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圆这话话题。 不过,原身竟然是会写字的吗? 苏壹有些疑惑,算了,不想了,这个不重要。 苏壹赶着驴车,发现他们走了有一会儿了还是没瞧见成衣铺子在那里。 越往前走两边街道上的人越少,铺子也越少。 苏壹没办法只是把驴车调头,顺便问了问,在路边一个开馄饨摊的老板。 “老板,请问您知道这条街上的成衣铺子到底在哪里吗?” 小摊老板:“你找成衣铺子啊,那铺子早就关门了?” 苏壹:“唉?关门了?” 老板:“是啊,现在那家铺子卖的是布。” 苏壹:“……谢谢了。” 最后,苏壹带着几尺青布回了家。 没有成衣铺子,苏壹也只能买几尺布回家,再花钱请村里人给仪哥儿做身衣裳了。 第二天苏壹打听清楚做衣服得花多少之后,第三天傍晚就抱着布,敲响了隔壁李婶子的家门。
第13章 处置田地(捉虫) “小壹来了啊。” 李婶子此时正在院子里剁猪草,见苏壹和沈从仪过来连忙站了起来。 这几天李婶子可是高兴坏了,她家虎子跟着沈从仪玩了几天,竟然学会了算账。 他把家里几个碗、几根筷、几只鸡鸭都能数的明明白白,还会算家里的鸡鸭一共几只脚。 李婶子高兴的想,说不准啊,自家虎子以后能有大出息呢,而这些都是沈从仪教的。 如今看见苏壹和沈从仪过来串门,李婶子连忙把虎子叫出来。 “虎子,虎子,仪哥儿来找你玩了,快出来。” 苏壹觉得仪哥儿就是太安静了,小孩子就得多带出去见见人,只有场面见多了才不会轻易露怯。 苏壹和李婶子说话,沈从仪和虎子就在旁边玩。 苏壹把手里的包袱打开,露出里面天青色的棉布。 “仪哥儿身上的衣服小了,我想请婶子帮忙给仪哥儿做身衣服,再帮仪哥儿纳双鞋,做衣服的钱我这边付。” 李婶子推辞,“仪哥儿这么小,做个衣裳不费什么功夫,咱们又是邻居你给什么钱?” 苏壹笑道:“给婶子说句真心话。如今我和仪哥儿上面没个长辈,我又不会针线活,日后缝补衣裳少不得要劳烦婶子,若是婶子不收钱,我和仪哥儿下次就不敢再来请婶子帮忙了。” 李婶子听苏壹说的这番话简直是哑口无言。 “这…我还真说不过你。” 苏壹把布给李婶子,又塞给李婶子八个铜板做为报酬。 此时李婶子的丈夫和他们的大儿子郭元一人肩上背一个框子回家。 苏壹站起身,“郭叔。” 郭二合把背上装满柴火的背框放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6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