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包裹住陈蒨,陈蒨觉得深入骨髓的寒冷。 是啊,那人说的没错,他们,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合葬是不可能的事,百年之后,皇帝身边睡的是皇后沈妙容,想到这,陈蒨失落地掉下眼泪。 “呀——……可惜……可惜……阿蛮走了……长夜漫漫何时旦,更漏声声几时休——”阿凤转了转脑袋、拍打翅膀嚼舌道。
第28章 失踪的成州刺史 九月十一日大朝会,皇帝临轩告诫: “周朝创业,从渭滨迎来姜尚,汉代建国,从圮上老人开始。像这样星宿显现,五岳降灵,风云有感,真是梦寐以求之事。就好像渡海凭舟楫、调味靠盐梅一样,君臣互为表里,才能长世建国,罔或不然。至于铭刻臣功,立庙祭祀,遗传后世,永垂不朽。前皇治理天下,裁就体制,神灵甄选恩赐,朕荣承大宝,即使深谋明智,也得依靠文武贤能,里外相助,光大伟业。已故大司马、骠骑大将军侯瑱,已故司空周文育,已故平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杜僧明,已故中护军胡颖,已故领军将军陈拟等人,或在艰难中一起创业,历经危险;或冲锋陷阵,为正义而牺牲;或协助谋划,运筹帷幄;或披荆汗马,始终勤勉;无不竭诚尽力,不论艰难还是安泰都是如此。朕仅凭粗浅的见识嗣承大位,心中永远怀念这些忠烈,想弘扬他们为训典,就依照以往故事,盛赞宣扬,可并配享高祖庙庭,使他们的功绩永垂后世。” 陈蒨说完,微笑地看向那人,那人会心地垂眸一笑。 百官齐声道:“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意。” 皇帝点头:“众卿有事即奏,无事朝散。” 吏部尚书袁枢出列奏说:“臣昨日收到东衡州刺史钱道戢八百里急报,新任成州刺史王文通已失踪数日,盼望朝廷尽快派出新刺史赴任。”【成州,南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置,治所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贺江口),成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省封开县一带。】 陈蒨道:“朕记得王文通是上月才就任的吧?” “是的,陛下。”袁枢回说。 “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弃官跑了呢?”“也不能怪他,当初他就请辞不想去的,然而圣命难违……”“去了发现还是干不了,不想干就躲起来了吧!”“王太守一向守信,不该做出不告而别的事,不会是遇害了吧?”“岭南一带刺史的活都不好干,尤其是成州,这两年已经换了好几任了,任职时间是越来越短。”“那地方乱得很,民风彪悍,俚僚之间、俚僚与汉人之间常常械斗,朝廷政令难以下达,税赋都收缴不上来。”…… 百官们议论纷纷,陈蒨问:“诸卿以为派谁去合适呢?”结果百官们瞬间都成了哑巴。 “践言,用人之事归你管,卿再推荐一个吧!”陈蒨道。【袁枢,字践言。】 袁枢皱了皱眉,硬着头皮说:“上次,臣建议从欧阳家族或冯冼家族中选人,但是圣上没有采纳,臣只好推荐了永嘉太守王文通,现在他不知所踪,这是臣荐人不当,臣不敢再推荐了。” “诸卿可有好的推荐呢?”陈蒨放眼四望,百官们都低下头,太极殿前鸦雀无声。 陈蒨叹了口气:“此事容后再议,诸卿若有合适的人选,或者上书,或者到政事堂向朕举荐。诸卿还有其他事要奏吗?无事就朝散。” 御史中丞孔奂出列,百官们内心俱是一颤,这又是要弹劾谁了?连陈蒨也感到头皮发麻。
第29章 催婚 孔奂举笏说:“臣不是弹劾,是提建议,诸位莫要紧张。” 陈蒨笑道:“孔卿请说。“ “人口增减关乎国家兴衰,自梁末以来,国家战事不断,百姓为逃避战乱赋税,或隐入山林,或出家为僧尼,能真正为国家所用的人口逐年减少,如果朝廷再不加以管控,不出十年,人口将只有现在的一半,青壮年更是没有十分之一,长此以往,必将导致钱粮无收、兵源枯竭,这是很可怕的事,臣请陛下重视这个问题。”孔奂说。 百官们闻之纷纷点头,陈蒨道:“朕如何不重视人口问题呢?自朕登基以来,轻税赋,薄徭役,劝农桑,与民休息。佛寺与民争地,矛盾冲突不断,前朝武帝数次舍身寺院,耗尽国帑,百姓贫困,朕深知其害,虽未明令,京城一带没有再建过一座新寺,又推进完善僧官制度,要求各寺住持,度化一僧一尼均需要朝廷的批文。这些都是为了增加人口所采取的措施。孔卿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呢?” 孔奂说:“我朝承前朝之制,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宜时嫁娶。男年二十五、女年二十以上不婚者,使长吏婚配之,隐匿者家长处以死刑。’但这一规定,现在实际是未能真正执行,几乎形同虚设,请陛下明文下诏,自中央到地方严令执行。” 陈蒨内心一颤,不禁看了看那人,那人低着头,也不知什么表情。 陈蒨道:“朕考虑到此规定若严令执行,有时未免不尽人情,所以令各州媒官视情况而定,尽量使双方满意然后成婚,像丧偶、和离者,情况更为复杂,所以凭其自愿,官方不加干涉,怕强逼嫁娶出现意外,喜事变丧事……” 孔奂打断:“陛下仁厚,但‘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如果制定的律令不能执行,还不如废止。” 陈蒨面有愧色,点头说:“孔卿责备的是,好的,朕会下诏严令执行。” 孔奂道:“陛下圣明,臣建议执行时当从中央开始,上行下效方能使百姓信服听从。” 陈蒨顿时怒火中烧,原来绕这么大圈,在这儿挖坑等着朕跳呢!一下从御座上站起,厉声说:“你要弹劾谁就直说,不要跟朕绕弯子!” 孔奂面色不惧道:“臣说了不是弹劾,只是提建议,臣又没有说谁,陛下这是要维护谁呢?” “你……”陈蒨气得语塞。 秘书监、中书舍人蔡景历出列说:“‘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既然要执行,自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贯彻,中丞没有针对谁的意思,请陛下息怒。” 太府卿徐陵也出列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阴阳平衡,天地正理。陛下颁诏即可。” “臣附议。”“臣附议。”……百官们纷纷出列应和。 陈蒨气得发抖,心想,这帮土大夫跟朕玩心眼,这次朕又被他们耍了,见所有人都出列跪下了,连到仲举也不站在自已这边,只剩下韩子高低个头站在原地,一声不吭,也不怨他,他能怎么办呢? 孔奂高声说:“陛下若不愿纳臣的谏言,臣会一直跪到陛下纳谏为止。”说完,他跪了下去,百官们也跟着跪伏于地。 陈蒨快气死了,刚才讨论成州刺史人选,一个个都装聋作哑,现在瞧你们个个能的,就会欺负子高好脾气,从不与你们计较,你们专捡软柿子捏。
第30章 毛遂自荐 陈蒨又坐回御座,心想,好,朕不说行,不说不行,也不散朝,你们喜欢跪,就让你们跪个够,看你们能跪到几时? 百官们见皇帝坐着不说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点不知所措。 韩子高也生闷气,心想,在齐国与徐陵共历生死,他并无半分顾念,带头附议孔奂。还有到仲举,别人不清楚我就罢了,你还不清楚我是什么人吗?也附议孔奂,是怕显出你与其他人不合群吗? 韩子高独自怀抱笏板站着,也不说话,跟个看热闹的一样,仿佛置身世外。 日头越升越高,眼看快到正午,百官跪得个个腰酸背疼、膝盖发麻。 直到此时,韩子高终于出列、举笏说:“陛下,臣想向陛下推荐成州刺史人选。” 陈蒨心喜,总算是打破僵局了,微笑道:“韩卿快说。” 韩子高说:“臣不才,毛遂自荐出任成州刺史。” 什么?陈蒨不敢相信,摇头撇嘴对那人示意,咄,咄咄,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有什么话等会到政事堂说。 韩子高没理会,举笏跪下继续道:“臣是认真的,请陛下恩准。” 袁枢举笏说:“韩将军文武全才,又深得陛下信任,的确是成州刺史的合适人选。” “是啊!”“合适,太合适了。”“简直是不二人选”……百官们纷纷赞同应和。 深深的孤立感,韩子高从头一直寒到脚底,果然百官们在意的不是自已成不成家,有没有为国家生儿育女,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已与皇帝的关系太过亲近罢了。 “散朝!”陈蒨愤愤丢下两字,转身匆匆离开太极殿。 百官们陆续散去,孔奂还诚恳地向韩子高解释:“我只是就事论事,没有针对将军,将军千万不要误会。将军远赴成州,为圣上分忧,实是令在下佩服,望将军言出必行。” 徐陵说:“将军明年成亲就是,何必要求外放自已?即使外放到地方,还是要依诏成亲,而成州可不是个好治理的地方。” 到仲举道:“你傻啊,成州偏僻,右军将军转任成州刺史,是平调又不升职,你跑那鬼地方做什么,你极聪明的人,怎么犯糊涂了呢?没见都没人愿意举荐吗?就是不想做恶人,你还自已往虎狼窝里跳,亏得圣上没同意,赶紧去找圣上收回申请,还来得及。” 韩子高笑了笑,拜别到仲举,前往政事堂。 走进政事堂,韩子高见陆琼对自已做了个噤言的手势,意思是圣上正生大气呢?没事别招惹他。 转头见陈蒨坐在桌案后,没好气地白了自已一眼,韩子高走到陈蒨面前,正要开口,陈蒨道:“你来做什么,朕宣召你了吗?” “不是陛下对臣示意,有什么话到政事堂说嘛,臣就来了啊!”韩子高说。 “哼!”陈蒨气得一捶桌案,道:“你就是脾气太好,他们才敢再三拿你说事,朕是故意让他们跪着反省,等跪到午时,朕自会散朝,要你出来做好人,朕又做恶人!”
第31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韩子高走到陈蒨身后,伸手给陈蒨按揉肩膀,微笑道:“陛下别生气了,生气多了,皱纹多了,可就不帅了。” 陈蒨气笑了:“阿凤就是跟你学的,一模一样的腔调。” 韩子高说:“陛下恩准臣的申请吧!” “朕不准。他们要你成亲,朕就再为你找一门好亲事,这也不是难事,你何必要自请外放。”陈蒨道。 “可是臣任右军将军也快满三年了,迟早还是要外放的。”韩子高说。 “任期一般三到五年,你急个什么?再说外放也不用去那么远,朕想过,到时调你去会稽附近州郡,你回家看爷娘也方便。”陈蒨道:“你知道成州是什么地方吗?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吗?王文通现在下落不明,前面几任都是干不到期满就要求离任,你就不觉得奇怪吗?”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