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目看完,太阳已经落山。满宝和意哥儿交给秋霜秋露照顾,她俩年纪不大,照顾孩子却不错,将孩子哄的笑没停。 江云则是靠在窗边,合计上月佃农的开销和林苑支出收入。佃农只有八个人,有几个佃农是拖家带口的,上有老母下有孩子,每月吃喝要多出一笔。佃农们住的泥砖房也是顾承武出钱建的,总共花了八十多两。 这八十两不是白白花出去,等今年秋有了收成,佃农们都要慢慢用粮食还回来。林苑上一月收入五十四两,但还不够回本的钱。 如顾承武所料,围猎场是个赚钱的好机会。能开猎场打猎的,都是有钱的富家子弟员外,一匹马就能花几十两买。
第122章 日子转眼一过, 从仲春步入早秋。虽然说是秋天,但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去年的果晶脍今年依然受客人喜爱,江云琢磨了一个月, 又琢磨出冰豆花的吃法,用甜浆碎冰一浇,不出一个时辰便卖完了。 七月底,江氏食肆终于在城东开了分店。 新铺子有二层, 一层是大堂收银钱的地方,供普通百姓吃喝。第二层则是雅间, 有些自持身份的老爷妇人不爱和寻常百姓挤在一起,江云还特意请了两个弹唱说书的人。 把新铺子作为总店,平时睡觉仍然是在杨柳巷。两间小院自从买下来后,江云又找工匠重新翻修,虽然比不上大宅子气派,却秀丽好看。 院子中间做了月亮拱门, 里院是顾承武江云和两个孩子睡,建了小桥流水, 移栽了几颗杨柳在水池旁边。月亮门出去, 是原先的院子,张翠兰一个人睡,有时候吴水不回村里也留在这里睡。 张翠兰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 小院除了新做一个歇凉亭, 没什么变动。有时候满宝和意哥儿会跟着张翠兰一起睡,小两口的院子就清静不少。 张翠兰抱着满宝坐在大树下纳凉,问江云:“城东铺子又招了两个人?”她这几天都没过去,一是因为天气热不想动,二是因为满宝现在会翻身了, 没人看着不安全。 江云合上账册:“让竹哥儿挑了两个可靠的,都是本县人,以前做过十几年跑堂,经验足够。”他如今打理生意越来越得心应手,两个铺子管事跑堂加起来十几人,也不觉得管不过来。 林苑和田地,又再请了一个账房先生,只需每月把账本交给江云便是。 夏竹伶俐,学字算账都快,又认识很多老主顾。江云就让夏竹去新铺子当掌柜,手下一个账房四个跑堂两个弹唱说书的。身份不一样,自然月例也涨到五两银子,过年都有红包拿。 吴水学的慢一些,还不能自己做事。江云给老铺子请了一位管事,让吴水先跟着老管事学习。磕磕巴巴总算会打算盘了,勉强把月例涨到一两银子。 吴水知足,一两银子已经是村里许多哥儿都赚不到的。如今他靠着这点钱,能养活父亲爹爹和小妞,还能送娃娃去启蒙。 江云把账房送来的账本看过,又合计了老铺子的,如今账上的银钱来往,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刚忙完,听见满宝叫他。 “阿……跌,”满宝伸出手,口齿不清要江云抱。他现在会说一些简单的“父亲、阿爹、阿奶、哥哥”,只是说不清楚,一张嘴口水就流下来。 张翠兰也抱累了,这小子越来越沉。 “行了,让你小爹爹抱你。一刻不老实,也不知道像谁。”嘴上这么说,张翠兰心里有了结果,肯定不像云哥儿,云哥儿一直乖巧,多半是像他那父亲。 江云洗干净手,对满宝拍拍掌伸手:“走,阿爹带你出去玩,再接小哥哥下学。” 意哥儿六岁,虽然是被卖了当奴隶。但是江云几个月前4已经去官府销了奴籍,又登记在册,跟着自己一个姓,叫江如意。 镇上孩子六岁正是启蒙的年纪,江云把意哥儿也送去私塾,私塾的院长和柳夫子是好友,学院风气还不错。意哥儿上了几个月的学,平时在家总算敢开口多说几句话。 知了在树上鸣叫,给炎热的夏添了一丝燥意。这么热的天,江云也不敢给孩子穿太薄,往后背垫了一张帕子吸汗。 张翠兰拿把伞给他叮嘱着:“别走大街上,太阳还没落山,正毒辣的时候,小心中了暑气。昨天黄大夫医馆还来了一个中暑的孩子,好一顿折腾才送回去。” “知道了娘,您也回去歇歇,”江云打声招呼,拿了伞穿过庭院小桥流水,叮咚泉水带来一丝水汽清爽透凉,满宝喜欢玩水,见了水就不想走了。 江云无奈一笑,亲一口哥儿白嫩的脸:“不走?那你要小哥哥还是要玩水?” 小哥哥……玩水……小哥哥,满宝隐约知道鱼和熊掌的道理,可怜巴巴收回手:他要阿哥。鱼儿在莲叶下悠悠戏水,两只小鲤鱼,简直像满宝和意哥儿一样。 私塾不远,穿过三条街就到了。正是学生散学的时候,家长都在外面等着,有人打伞有人坐马车,几十只小萝卜头跑出来,统一的青色校服,都各自找各自妈。 意哥儿背着江云给他缝制的小兔子布书包,在门口站了一下,眼睛转一圈巡视江云,看到人再迈开小腿跑过去。 “阿嬷。”意哥儿抱着江云的腿,抬头乖乖小声喊人。 江云摸了摸他后背:“饿了没?看你热的一身汗,回去叫你阿奶给你洗个澡。在学堂和同窗处的怎么样?” 小意哥儿点点头,不用问也知道,和同窗关系不错。前几日回家,还带了一些果子回来,说是旁边桌的小姑娘给他的,两人玩的可好。 慢悠悠走回巷子口,正遇上骑马回来的顾承武。小枣红被迫天天锻炼,已经长高不少,让江云不得不仰头,日光照在他眉眼上明亮温和。 顾承武伸出手:“上来,”他唇间一笑,神色打趣。 江云噗嗤一笑,拍开他的手:“不和你闹,家里一堆事,回家去了。”都到家门口了,分明是拿他逗趣。 没被夫郎搭理,顾成武便弯腰把满宝抱着,在马上举起来。满宝被父亲举高高,像是一下子飞起来,能看到蓝蓝的天,还有下方的行人。他咿呀笑起来,一点不害怕,反倒觉得好玩。 江云一咯噔,捏着顾承武小腿的肉一拧:“你小心些,别把孩子摔了。” “不会,”顾承武夹紧马腹,又带着满宝转了一圈。 江云带意哥儿先进去,学堂给每个学生留了课业,要抄写十遍,明日还要抽背,他把意哥儿书包拿下来,让意哥儿先进去抄书。 晚些还要洗澡,睡的晚明天早上起不来迟到,夫子会打手板。意哥儿抱着书包,不用人督促,自己就能展开宣纸磨墨,等写完又拿去给江云检查。 江云逐字逐句看过,意哥儿平时虽然话不多,学习却好。连院长都夸他,若是个男娃娃,之后一定是有指望走仕途。 仕途不仕途,江云也不懂这些。他只知道小哥儿多读几本书有好处,以后不至于被蒙骗。看意哥儿字写的好看,江云没夸了两句,摸摸他头:“歇息吧,去找满宝和你顾叔玩。” 铺子的齐管事和跑堂已经回家,江云放上门板,今天还没去城东铺子,他看一眼暗沉的天色,有竹哥儿在,少去一天不妨事。 院外有人敲门,江云打开一看,是送信的。信使说交给张翠兰,江云便没打开,道:“娘,有您的信。” 张翠兰正咚咚咚切菜,匆忙抬头看一眼:“还能有人送信给我?我也不认字啊,云哥儿你帮娘念念。” 信很薄,江云拆了信封展开,入目的字迹熟悉,好像是玉哥儿代笔。江云目光移动,读完后道:“是剩子写的,咱俩几亩田不是给他们种了?今年树哥儿怀了,剩子来信说耕不完,等过了秋收就把田还给咱们。” 家里不缺田种,那二百亩已经是不小的收成。张翠兰切完菜炒了,听江云念完信,忽然失了兴致,叹气道:“说起来,也许久没回家看看了,当初只想着来个半年,如今一年都快过去了。” 她只觉得这一年过的漫长,经历了不少事。天灾人祸,开铺子开分店,孙子都有了,整天阿奶阿奶的叫她。但就算再赚一千两,张翠兰还是想回那个小村子种田养几只鸡鸭。 想到这里,她又笑了笑,心里直骂自己没出息,天生就过不得富贵日子。 江云心思细腻,张翠兰又不掩饰情绪,他看出张翠兰心里在想什么。别说张翠兰,就连江云自己也有些惦记家里。 他看着小桥莲池边的相公和两个娃娃,荷花开的正好。顾承武抱着满宝给他摘花玩,又把满宝塞进意哥儿怀里,让意哥儿抱着玩。 被张翠兰看见,匆匆走过去,一巴掌拍在干儿子背上,数落声从远处响起:“你多大了人,意哥儿这么小,哪里抱的动,到时候两娃娃一起摔进池子里!” 她拍的力气不大,顾承武抱回孩子,总算收敛一些。江云坐在树下,眼里便是这样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揣着心思吃完饭,江云搁下筷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想过,打算搬回村里。”江云说完,大人娃娃都看着他。 张翠兰哎呀一声:“怎么突然说搬就搬?铺子不开了?” 江云摇摇头:“如今生意成熟,城东铺子有竹哥儿打理,这里的铺子李掌柜也管的很好,我很放心。当时来镇上,也没想过在这里定居。青苗村才是家,在村里呆着,也踏实一些。” 他尽量说的简单,无非是想家了,江云又道:“我和相公打听过,官府马上要修一条官道,官府会经过猎场和青苗村这一带,以后从村里到镇上,坐马车只需一柱香就能到。若是要经营铺子,或是送意哥儿上学堂,都不算远。” 江云说完,小心翼翼看一圈,等家人反应。顾承武不用多说,江云也知道他不会反驳自己。江云又看着张翠兰。 张翠兰先是愣住,随后忽然笑起来,是打心眼里的高兴:“是该回去,娘在这镇上住着不习惯,每天出门不是房子就是人,树都看不见几颗。还是回了村里好,视野都开阔些。” 村里还有她的那些老姐妹,平时大家在一起晒太阳,嗑瓜子说说笑笑,这样的日子给她一百两银子她都不换。 顾承武也附和:“猎场离村子更近,以后回家不用太久。” 搬回村里这件事就这么愉快决定,之后的日子和往日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江云每日要半个时辰,来回镇上送意哥儿上学,送完小孩再去铺子里坐着,忙活完一天,又去接意哥儿下学回村里。
第123章 九月, 青苗村晨雾朦胧霜色寒,林野山间青黄交接。山下豆田正值成熟,一眼望去黄澄澄一大片, 田间老农挥起镰刀割豆,晨起矮草和豆杆沾了露水,落进土里泥泞湿滑。 走在小路上,露水打湿裤管, 贴在小腿上冰凉。柳玉和周芝芝在田埂那一头,挎着大竹篮, 见江云牵着意哥儿朝他们走来,抬手打招呼。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9 首页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