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瑜忍不住挑眉,“叔你一个村长,怎么知道皇上的事的?” 许发财得意一笑,“我以前做生意,也是认识不少有权势的人的。我认识的一个皇商认识皇后娘家的人,他们喝过酒,喝多了之后皇后娘家那表侄什么都说了。” 许发财是真心为姚瑜着想,“若你仕途不顺,就跟叔说一声,叔想办法看能不能找路子去送皇后娘家那几位将军送点礼,打通关系。” 姚瑜笑道:“叔,你放心,有需要我一定找你,只是现在先不用。” “好吧。”许发财相信他的能力。 到了六月,听说太子被刺,不知所踪。朝廷请求改立太子的折子雪花一般飘向皇上的案几。 姚瑜彻底慌了神。 皇上可知如今局势失控了? …… 姚瑜的担心是多余的。 皇帝很清楚目前的局势。 他看着皇后的势力一步步蹦到台前,反而从容起来。 “立储之事先不着急,如今秦爱卿走了,太子也不知所踪,王爱卿刘爱卿都被贬出京,朕竟无人可用。 朕自己身子大不如前,批折子时时常精力不济。 朕预重设丞相一职,寻一位德高望重的之臣,助朕打理朝务。不知众卿可有人选?” 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满朝文武推荐了一个人,刘文武。 皇后娘家有两个兄弟,一个就是刘大学士,实在是扶不上墙,就被刘家舍了。 再就是这个刘文武了。 他一直在军中任职,平日为人低调,手握五万京军驻扎在城外,为朝中这群人人撑腰。 也就是最近皇帝不断示弱,皇后一党见皇上身体越来越差,太子也没了,这才没了顾忌,都跳到台前,妄图在四皇子继位后,能分一杯羹。 皇后的娘家人自然不可能不来争一争。 因此,这刘文武就被推到了台前。 丞相之职,在数百年之前就废掉了。因各朝皇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而丞相权利过大,容易左右朝政,削弱皇上的权利。 时隔数百年,再提重设丞相之职,刘家能不心动? 因此,刘文武就被推到前台了。 皇帝故作发愁,“刘爱卿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都足以匹配这丞相之位,只是朕还要指望爱卿替朕守住京城,你若走了,那京军又能托付给何人?” 此事皇后一党早有应对之策。 四皇子站了出来,“父皇,儿臣推荐一人,可当此重任。” 皇帝看着眼前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却如同刘家的提线木偶一般,心中便一点父爱都没有了。 “哦?四皇子有什么想法。” “兵部尚书,林尽,可领京军主帅之职。”林家,是四皇子的新晋岳家。 皇帝质疑了几句,奈何四皇子早有应对,都一一化解了。最后,皇帝只好不情不愿的应了,“那好吧,林爱卿接旨。” 四皇子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年纪尚小的他忍不住情绪外露,露出笑容。 全然不知皇帝心中也在笑,他比四皇子更乐见此事,他暗骂一声,“蠢货。” …… 本以为刘文武从此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谁知当上丞相之后,情势反而开始逆转了。 皇帝开始在朝中大肆替换刘家之人。 “皇上他是疯了吗?”皇后有些失态,与此同时,她责怪起自己的哥哥,“皇上胡来,你怎么不拦着?就由着他胡来?” 刘文武也在发愁,“皇上似乎早有准备,他动的这些人大小都犯了事,他将手上的证据都摆在台前,我根本没办法。” 皇后咬牙,“既然他这么对咱们,咱们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我就不相信,他手底下的人能都干干净净的。” 刘文武苦笑,“京城里哪里还有皇上的亲信?不都被贬出去了?就算有,也不是明面上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而且……兵部尚书林尽自从拿到了兵权,似乎有些不太听话了。 妹妹,我感觉这步棋可能走坏了。” 皇后心慌起来,“他如今就剩下四皇子一个儿子了,他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不成?” “太子只是失踪了,可没说死了。” 皇后是了解这位皇帝陛下的,“那怎么办呢?那怎么办呢?不然,不然……不然逼宫吧。” 刘文武看了她一眼,“娘娘慎言。如今禁卫军还在皇上手里,谁能近他的身?” 皇后做着最坏的猜测,“若真如大哥所说,那林尽真是皇上的人,那四皇子就危了。” 刘文武虽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认清现实,“若是真的,那就大大不妙啊!那就说明,陛下早在两年之前就开始和林尽演戏了。” 皇后顿时六神无主起来,“怎么办啊,大哥。” 刘文武眼神幽深,“若真是如此,我等危矣。明日再试一试林尽,若他真有异心,就必须做最坏的打算。给瑶山关去信,将瑶山关的兵调回京城。” 皇后握住刘文武的手,“一切都听哥哥的,我和四皇子的身家性命就交给哥哥了。”
第142章 虽说有刘文武帮忙,但皇后仍是越想越觉得心中难安。 现如今林尽固然重要,但让太子真的去死也很重要。 “来人啊!” “娘娘。” “准备一下,本宫要出宫一趟。” …… 三天后,一场大搜查悄然进行,连姚瑜家都没能幸免。 姚瑜看着官府带人搜查,起初还担心是皇上交代的事暴露了,可后来发现这些人不像是在找东西,而是在找人。 他一下子明了了。 这是担心太子没死了,想搜查一番好放心。 京里发生的事姚瑜虽做不到样样清楚,但大事上,他该知道的还是知道了。 比如林尽拿到了五万京军,比如刘文武做了丞相,比如皇上开始在朝中动刘家的势力了。 再加上现如今这阵势…… 看来,皇上是把控了局势的。 还把刘家逼的自乱阵脚了,连四处搜捕太子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倒是他白担心了一场。 只是太子究竟去了哪里,姚瑜始终不得而知。 …… “就说姚瑜不可能私藏太子,此人不过是个无根基无背景的书生罢了。如今不再朝中不说,还有两年孝期。”知府卢大人道。 “两年孝期?等他出了孝,这天下还不知是谁的天下呢?”同知嗤笑,“到时候又有谁还会记得他呢? 他得罪了刘家,手上还染了刘家小辈的血,此人多半是废了。” 卢知府点了点头,“此人还是有几分才学的,可惜生不逢时啊!可惜!” 同知点点头,“乱局将起,此人纵然有几分本事,可身为书生,他也没什么用武之地。” 卢知府笑着点点头,笑完之后,彻底将姚瑜这个人抛之脑后。 眼下姚瑜已经不足为虑,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卢知府换了个话题: “风高驻扎着三万人,于刘大人而言,终是隐患啊!”知府突然说起这事,“守将康景一直抱病,带着三万将士踞守原地,也不知这病是真是假。” 同知忍不住皱眉,“只有三万而已。 只要拿下京都,这三万守军能造成什么威胁?关键还是京都啊! 再说,前朝余党一直未灭,这三万人恐怕很难脱身啊!” 知府闻言,也略有几分赞同,“得让人盯紧一点,一有风吹草动,便要立刻上报给刘大人。” “若大人信任下官,此事便交由下官来办。”同知自告奋勇。 卢知府闻言点点头,同知是个谨慎之人,又与他相交多年,此事若交给他,自己心中也能放心些。 卢知府不知,与他相交多年的同知一回家,便偷偷给风高守将康景修了书,而这康景转手便将信送到了姚瑜手里。 … 同知路槐一直暗中替风高守将康景打掩护,时不时的透漏一些真假难辨的消息给知府,以博取他的信任。 效果是明显的。 风高守军有几千人乔装成百姓,不断靠近瑶山关,这些人或隐在山林中,或隐在有人群之中,若非刻意关注,他恐怕很难发现这群人的存在。 路槐不知康景的打算。 他拧着眉,想不通康景为何要主动去招惹瑶山关的守军呢? 三万对八万,悬殊甚大啊! 在路槐心里,这风高的三万守军是斗不过瑶山关的守军的,真正要和瑶山关守军正面交锋,还是得靠秦将军所带领的边军。 之后的日子里,康景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了,不但将人插进瑶山关,还将人插进了瑶山关隔壁的几个府县里。 幸好那几处都是陛下的人,没人会出手阻拦。 路槐这些日子里,日日胆战心惊。 康景胆子越来越大了。 若是再这样下去,他也很难替他遮掩了。 只盼着秦将军打完倭寇,能尽早班师回京,将刘氏一党尽数诛灭。 … 秦将军从立朝以来就战功不断,他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保家卫国,清扫奸佞的战神化身。 在这种背景下,秦将军的崇拜者遍布天下,他们不相信这世上有秦将军打不了的仗。 路槐亦是其中之一。 别看现在刘氏一族蹦跶的厉害,只要有秦将军和他手底下的将士在,这些人早晚会被清算。 因此,路槐心中想当然的就认为,与刘氏正面交锋的,必然是秦将军。 他愿意配合康景。 但他不希望康景动作过大,提前打草惊蛇,为秦将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接下来的两月里,原兵部尚书,先京军主帅林尽与刘家虚以委蛇,直至清扫军中刘家一系的将领,便彻底与刘家撕破脸皮了。 刘文武在林尽与刘家撕破脸皮的前夕便有所预感,提前写信给瑶山关,欲将八万守军调入京城。 而秦将军像是早有准备,就在瑶山关收到信的前几日,就放出风声,说要返京。 消息还称,军队已经在路上了。 此时瑶山关守军面临两难境地:贸然回京,与京军交手,若是速战速决便还罢了,如若不能,瑶山关守军恐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处境。 “秦征部与倭寇刚刚交锋过,又是长途跋涉。而瑶山关占领了高地,可谓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可派两万人在关外阻拦,与此同时我等迅速赶往京城。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0 首页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