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合同只有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没有突出成果续聘都难,可这又要带学生,又要拉赞助,还怎么专心做研究啊。” 徐博丝毫不顾忌场合地抱怨。 后面说企业给得多的那人赞同道:“就是,招聘时候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启动经费这里扣那里扣,今年发一部分,明年发一部分,第三年能不能到手都不知道。” 有类似想法实属空穴来风。 徐博这时反应挺快的,问:“李博明年的经费是不是还没批?” 这句话成功地让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李博士。 先挑起校企区别话题的人说:“领导对李博有更高期望,我看鼓励大家积极报名的时候,杨主任一直在看李博。” 李笃没说话。 杨主任不仅开会时看她,这会儿也在看她。 一帮人都没注意到杨主任正端着茶杯站在门口,不知道听到了多少。 见李笃看过去,杨主任冲她扬起手,不高不低喊了声“李博”。 “研究中心成立的初心是为了盘活校内学术资源,便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进一步交流,进而推动不同领域之间学者的合作。我相信你是咱们院在这方面最占优势的研究员。” 杨主任捧着冒热气的茶杯,小啜了一口。 “当时栾教授推荐你,着重强调你擅长在不同领域融合贯通,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你可能不了解,那时学校已有筹备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计划,也在积极物色像你这样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 李笃盯着那一缕几近虚无的热气,“所以杨主任的意思是,研究中心的名我非报不可?” 杨主任习惯了科研人员的直来直往,又或是修养到家,“你不能这么想。你推荐虞赢卿去材工院,说明你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规划。你的规划与学校的规划路径相似,更说明你具有前瞻眼光,拥有更宽眼界,主观上愿以崭新角度、灵活思维去开展研究工作。” 换徐博,没准儿得为这番不遗余力的褒赞感动流涕。 李博秋风过耳,在杨主任殷切的期盼和一再的劝导下,不置可否道:“让我考虑考虑。” 李笃清楚,从长远来看,进入研究中心不是件坏事,类似组织在其它高校已有范例,不失为专业研究领域跳转专业管理的快捷途径。 可她提不起任何兴趣。 软硬不吃到最后总要面对图穷匕见,临走前,杨主任意味深长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慎重考虑。” 李笃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知道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她将面临的是提前解约甚至撤项。 热排放转化的课题满打满算接近两年,一个月前她提交了延期申请,杨主任的通气式反馈不尽人意,如果评委会最终正式驳回申请,那么……离职和撤项无非是谁先谁后。 撤项是最严重的,意味着在课题研究中存在不符合规范、规定或者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一旦被撤项,约等于课题负责人从此断绝科研生涯。 即使有过心理准备,回到宿舍,环视着空空荡荡的房间,李笃心中还是骤然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虚。 这导致她将酝酿多时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她给方规发了条信息,说自己因为不服从领导安排,有可能要被现单位变相开除了。 大小姐当晚杀气腾腾地杀回来,劈头盖脸骂道:“你怎么这么没用啊!”
第11章 时隔几天,一声招呼不打搞深夜突袭的大小姐,令人…… 眼前一黑。 黑里透红,红得发黑,黑中却又亮晶晶的——脑门上全是汗。 李笃让开位置。 方规噔噔几步进客厅,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胸膛一起一伏地喘着气。 讲不清是累的还是生气。 李笃避大小姐锋芒,去冰箱拿了瓶气泡水,依旧没往前凑,小声说:“你过来。” 方规双手抱胸,一动不动看着她。 “太黑了,看不清你。”李笃补了一句。 方规抓起沙发上的靠枕扔过去。 李笃笑起来,蹲下来给瓶子插上吸管,伸长手递过去,仔细看,“晒黑了。” 大小姐这晒得太黑了,好像这几天一直在太阳底下干晒,领口手部都有清晰的晒痕,手腕上甚至有几片晒伤的红斑。 方规得意洋洋,很是骄傲自己的新皮肤:“黑怎么了,我们劳动人民的保护色。” 咬着吸管一气喝了三分之一,“说吧,怎么回事?” 李笃摇摇头,说:“是我太没用。” 方规一脚蹬过来。 李笃往后躲开,没站稳似的跌坐在新添置的懒人沙发上。 “学校的要求我达不到,给的方案我……不想接受。” 来之前跟相关负责人员说明了,预计两到三年不会有特别突出的成果,当时口头承诺“科研本位,用时间和空间换一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成长”,表示都好说。 现在么…… 一言难尽。 “不想接受跟没用是两回事。”大小姐分得很清楚。 “嗯。”李笃揉揉额角,“所以要承担很不好的后果。” 方规问:“有多不好?” 李笃单手托着下巴,一条条数:“课题终止,离职,赔偿,名誉扫地,无处可去。” 每说一条,就见大小姐的眼睛眨一下,明灭不定。 “原来的单位呢?”方规又问,只是问,后面没跟一句“考不考虑回去”。 “前几天有人喊我去做兼职。”李笃说,“派来的说客我不喜欢,就拒绝了。” 方规哼一声,“你清高,你了不起,你餐馆点菜挑肥拣瘦。” 李笃真情实感地叹气:“怎么办呢?” 大小姐凶巴巴地:“你自己的事问别人怎么办,别人怎么知道?别问我,自己想办法。” 李笃:“……是哦。” 低头拆旁边刚买的一提瓶装水,窸窸窣窣的,拆出一瓶也不喝,左手倒右手地转。 李博士白,白得像披了三层粉的女鬼NPC,后颈突起的颈椎反射出一点高光。 那么大个人憋憋屈屈窝着数地板缝。 忒丧。 方规没眼看,吐出咬扁的吸管,说:“我这几天在林爽那儿。” 李笃闻言抬起头,“小林姨家的?” 方规点头:“对。林可晴。” 李笃膝盖并拢,摆出洗耳恭听的姿势。 “林可晴林爽母女和林可晴弟弟林雷在古华承包了一个农场。五十多亩,不小啦。一半果园,一半菜园。农场内部有池塘,还有草地和仓库厂房,厂房还蛮大的,里面现在暂时做游乐场,搭了摄影棚。平时接团,亲子游,团建…… “这两天在接两个团,一个是小学生夏令营,一个是公司团建来的。现在人都太闲了,也不怕中暑,付费来帮果园摘葡萄……虽然摘的没毁掉的多。一个个身高马大的,往死里用劲儿拽藤。 “多好的果子啊,我在旁边看得可心疼了,但一想人家自己花钱买体验,我干嘛要心疼,实在不行就拿来酿酒……” 小学生团倒还好,没那么淘,反而比团建团规矩得多。农场里有各种各样的农用器械,还有一些容易伤到小朋友的边边角角,三个老师顾不过来,方规也帮忙照看了一天。 “林爽前两年还折腾了个会员制,让一些常来的客户办了卡。” 方规想到哪儿介绍到哪儿。 “每个人租一个单元或者多个单元土地,一个模块六十几平,可以自己选择种什么。平时托管给农场生态种植,等熟了,会员自己过来采摘,也可以付费让农场的人帮忙采摘,摘完清洗完送过去。以前大部分会员都是选择农场采摘清洗,付费送货上门。 “去年开始来农场自己摘的会员多了,老客户介绍了一些新团体,每个月总有两三个,但是规模不大。假期组团亲子游的多一些。 “林雷手底下的运营说,他们的客户已经算同等规模里比较多的了。 “就是盈利情况不太理想,去年从银行贷了一笔款,利息蛮高。每个月现金流都吃紧。 “不过暑假应该好一点。等夏令营这波过去,林爽想去拓展公司团建的客群。林爽找专业人士测过,照目前的情况,今年盈利没多大问题。 “只要会员的留存够多,再加上稳定的新会员转化,能够形成增长曲线。农场利润大头还得靠出售农场品,他们有几家固定的自营超市客户。” 李笃说:“蛮好。” 方规说:“也没那么好。也有烦心事。” 这两天林家人正在跟村集体讨论扩大农场。 “隔壁镇里有个国营的农场,容客量比这边大,内容也比这边多,所以好多客户最后还是认准隔壁。 “最近就在跟村里商量,是不是也把规模扩大一些。 “村里老人挺愿意,热闹。 “但是有个新来的村官不愿意,大学生村官,想法多的呢,说林爽是外来人,不稳定。其实是想在村里自己做——已经弄了个牌子指路指到另一头去了,外面还弄得挺漂亮,截了不少客户,其实里面一塌糊涂。林爽天天跟人吵,说挂羊头卖狗肉,破坏生态,破坏信誉,林雷拉着不让吵——不让别人影响林爽吵,等林爽吵够了林可晴再去当老好人。” 想到那场面,方规眼睛一弯。 上阵母女兵,母女兵打起配合来太有意思了——被小的欺负了你也不能去欺负老的呀。 李笃充分履行听众应尽的义务,中肯点评:“分工明确,其利断金。” “仨人也有分歧,”方规说,“林爽还问我意见呢。” 李笃适时接话道:“问对人了。” 方规瞭她一眼,少拍马屁。 李笃问:“你的意见呢?” “我才去几天,我能给什么意见。” 清楚林家人只是随口一提,方规也不能张口给建议,不过…… 气泡水喝完了,方规把玻璃瓶颠倒过来,下巴搁在瓶底。 不过她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种兼外部营业性质的农场,大未必佳,招的人多,麻烦也多,还要磨合。她们现在小而精的就挺好,船小好调头,方便琢磨出自己的特色来。 “林家人自己明白。他们老客户多,挺看重他们的稳定性,不会瞎折腾把自己折腾没了。 “想增收靠农场影响力和后续运维,客户多了,农场里的活倒好解决,村子里有足够的熟练劳动力,那么还剩下软硬件。 “政府提倡农业技术更新换代,上门推销高科技含量的农业器械,说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而且还有一部分补贴,林爽很感兴趣,林可晴比较谨慎,想一步一步稳着来,先把贷款还掉。 “林可晴和林雷都比较稳,毕竟上了年纪。全家就林爽最折腾,三天两头跑营销,林爽精力太旺盛了,她是唯一一个不怎么下地干活的。
福书网:www.fushutxt.org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4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